10月20日—21日,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单位主办的2023年江苏“四对接”活动——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宣介会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行。省科技厅率13个设区市的科技部门、高新园区以及科技企业在清华、北大进行为期两天的科技创新政策推介、产学研项目签约、人才团队成果对接、重点实验室平台考察、院士专家拜会等一系列活动。水韵江苏的这股“创新之潮”,接上了北京地区大院名校的“源头活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招才引智,政策先行。“现在的江苏,呼唤人才、求贤若渴。”宣介会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江苏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突破性大的政策文件,着力支持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成果转化载体,创新合作组织方式,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让科技人才在江苏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次“四对接”活动上,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签约。在清华大学,“宽频带太赫兹治疗系统研发”等11个项目签约,在北京大学,“量子光电材料平台”等3个项目签约。
活动中,省科技厅率13个设区市的科技部门、高新园区以及科技企业代表考察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多个重点实验室平台,萌发不少产学研合作意向。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领导还先后拜会多位江苏籍院士代表,共叙家乡情谊,共话江苏科技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江苏作为产才融合发展的创新高地,承载着无数“清华人”“北大人”等科研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实现理想抱负。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焱告诉记者,研究院自2019年落地南通以来,通过“以才引才”推进,形成“滚雪球”式引才效应,以院士团队为核心,目前参与研究院工作的北京大学教师57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1人,长期派驻南通参与研究院管理和研发工作的近10人。今后,还将通过研究室、项目部、微纳加工平台、孵化器等引才,加强人才培育,形成聚集效应。
“近年来,南通对科技政策进行了集成优化、提档升级。”南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男男表示,今年南通推出“新科创30条”,让各类创新主体真正享受“真金白银”的优惠,建立全方位技术转移政策体系,鼓励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支持引进专业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加速科技成果、项目引进落地,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同时突出高精尖缺顶级人才引育,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创新需求侧紧密对接。
成果落地江苏,校地“双向奔赴”
毕业于清华,创业于无锡,再回到母校,威脉清通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昊的身份已不仅是一位科研人员,这次他代表公司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签约“宽频带太赫兹治疗系统研发”合作项目。“北京人才密集,无锡制造业强劲,如何打通研发、制造,到售后、商务的链条,离不开校地双方的紧密合作,目前,我们前期研究进展迅速,接下来就是让产品落地。”于昊说。
依托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无缝衔接”,承载转化医学的探索和实践。“得益于南京市和江北新区的大力支持,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在成像技术、新药研发、心脏再生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申请知识产权40项,发表高水平文章31篇,孵化和引进公司累计17家。今年,研究院还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3项。”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晋伟说。
“高校是一个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校的高质量建设相伴相生、共荣共进。”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党组书记赵成军表示,针对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需求,南京已形成良好的服务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为成果落地提供应用场景和产品首购首用服务,支持更多高校创新成果在南京转移转化。
深化合作模式,打造创新“强磁场”
在省校双方共同努力下,地方和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持续提升、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更趋多样,更多“科研之花”在江苏结成“创新之果”,也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依托201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2021年5月,能源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两年以来,已有大规模数字储能管控平台项目、分布式光储微网项目等多个科技项目落地,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这与校地双方多层次的合作模式密不可分。
“单打独斗是做不出来技术的,‘一个好汉三个帮’,创新成果落地需要有人、财、物的支持。”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程林表示,能源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落地在无锡,带有物联网技术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的愿景。而无锡作为我国的“物联网之都”,是物联网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很好的产业集群效应,地方在人才、资金方面也提供了大力支持。“学校与当地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除了成立研究中心,还将知识产权成果在当地落地转化,也有学生来到当地创业,这三种方式都有成功案例。”
“无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无锡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平介绍,多年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从专家学者与企业点对点对接,发展到高校到地方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再到目前建立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地方与高校共建研究院等,并不断向垂直应用领域发展。无锡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在其优势学科领域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
在本次“四对接”活动中,带领企业来到清华大学进行项目签约的徐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鲍斌深有感触,“我们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变得愈发务实,更多是注重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他表示,作为制造业强市,近年来徐州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在加大,转型速度也在加快,在此过程中,科技的力量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科技部门要先把企业技术需求弄清楚,再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科研机构,在其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