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0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4个单项冠军产品……最新上榜“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深圳“面孔”,数量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便携式储能电源、碳纳米管……这些产品主要以材料、元器件、配件或单品为主,成为了广东制造的重要力量。
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支持下,深圳新闻网自7月起推出《广东制造中的深圳面孔》专栏,聚焦这些深圳“面孔”,深入这些助力深圳成为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企业,挖掘背后的故事。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6日讯(记者 李旖露 胡津玮 靳家兴)2022年11月,NASA 阿尔忒弥斯1号登月火箭发射。来自深圳的科技公司——看到科技,其全景摄影机Obsidian Pro在现场,距离发射地仅一公里的地方,进行了多机位直播,记录下了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步。
据悉,这是NASA首次在火箭发射现场进行8K VR直播,其他摄影机因为发射时的高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而Obsidian Pro安然无恙。
成立七年,看到科技屡屡斩获国际大奖。今年,凭借着“专业级VR全景摄像机”,看到科技上榜了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近日记者走访了这家在影像软硬件领域持续深耕的创新公司。
从采集端到处理端,“相机+算法”双轮驱动
看到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瞄准了做专业级影像设备这一目标。看到科技产品经理陈鹏飞告诉记者:“当时公司选择这一赛道,而不是从消费类产品切入,是因为VR、全景内容生态还没起来,没有大规模或者像短视频那样有爆发的趋势。”
“早期做内容创作的,是在影像领域愿意进行挖掘的专业用户,”陈鹏飞说,现在回想起来也认为公司坚定选择走专业级全景相机的路线是对的,因为做专业级的产品,在技术上的积累所形成的技术门槛,远比做消费级的产品要高。“做专业级的设备,要把规格做大做强,在软硬件实力上都要跟得上才行。”陈鹏飞表示。
从摄影采集端,到后端处理,看到科技形成了“相机+算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2021年,看到科技推出Obsidian Pro。这是全球首款12K 3D VR影视级摄像机。其配置了8个2400万像素APS-C超大面积图像传感器,感光度扩展至ISO 12800。14 级宽广的动态范围,实现了从阴影到高光的平滑自然过渡。在Obsidian Pro上,还加入了电子控制可变光圈镜头,最大光圈为f2.8,支持f2.8至f16高达16档曝光可调,实现精密景深控制、动态模糊控制。陈鹏飞说,这一全景摄影机被广泛应用在奥运会、冬奥会、西甲比赛、NASA火箭发射、VR电影拍摄等重大国际赛事和项目中。
在采访中,陈鹏飞反复提到“给摄影者提供更自由的后期创作空间”。“有了硬件以后,也需要软件作为支撑,在图像画质的增强、图像的自动拼接、立体内容的渲染、基础的人脸识别、音频的方向识别等,我们都开发了相应的算法。”陈鹏飞介绍,公司还开发了适配于移动端的软件,方便用户使用。
看到科技还运用在研发专业级全景相机上积累的硬件创新和算法创新,把应用场景拓展到了会议领域。2019年,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系列,将全景与AI技术应用在企业级场景,让远程会议也能拥有面对面的交流体验。
凭借着软硬件的自主创新,看到科技斩获了包括CES创新奖、iF设计奖、红点奖、美国IDEA设计奖在内的国际大奖,并且入选了日本优良设计大奖Best 100和《时代周刊》2022年度最佳发明榜单。
从专业级到消费级,技术积累拓展内容创作的宽度
9月7日,看到科技发布全新一代全景运动相机 Kandao QooCam 3。这是公司除专业级VR影像类产品,面向办公场景的会议产品线外的第三条产品线——消费类的全景产品线。
陈鹏飞介绍,QooCam 3最核心的亮点是:拥有两颗2微米1/1.55英寸大底传感器加上F1.6大光圈组合,可拍摄5.7K 30帧高清全景视频、6200万像素全景照片、拥有4麦克风环绕立体全景声、整机IP68防尘防水,更大底的传感器和光圈。配套QooCam 3 App,内容创作者只要将相机连接到 QooCam 3 App 即可实现对相机的远程操控和素材编辑,并将作品快速分享到社交平台当中。
看到科技把做专业级影像设备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用以拓展C端市场,在陈鹏飞看来是“顺势而为”。从2019年起,在拓展面向办公场景的会议产品时,看到科技也发布了首款面向消费级用户的8K全景相机。
今年2月,看到科技与VR硬件设备商PICO、抖音开放平台达成合作,创作者使用看到科技旗下QooCam系列全景相机进行VR全景直播,支持一键推流至抖音和PICO视频双平台,轻松实现全景直播。观众可直接在抖音平台,跟随手机重力感应移动手机或上下左右滑动屏幕画面,自由切换视角观看全景直播。陈鹏飞透露,目前公司跟抖音已经进一步在空间音频方面达成工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
据悉,看到科技目前有80%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未来发展的核心还是依旧是技术研发。今年,公司在深圳龙岗搭建了新生产线,年内将投入使用,实现从研发、生产到制造全环节落地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