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日内瓦消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期间,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主题边会当地时间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上,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科技时代人权保障的新理念、新发展进行了广泛研讨交流。
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在致辞中提出,科技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人权保障与发展,需要聚焦国际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深度参与科技人权全球治理。各国应统筹科技与人权协同发展,加大科技与人权的国际合作,从而保证全球人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北京国际法学会会长李寿平在发言中称,在人工智能科技迭代发展的今天,中国为人权保护作出了新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为人工智能科技向善确立了基本原则和规则体系;第二,通过确立人格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为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设定了红线;第三,将促进发展权保护作为核心,为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提供了目标。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延平表示,人权保障是科技发展目标核心要义,世界各国应将促进科技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要坚持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协同共治原则,让人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要以科技创新开创人权保障新领域新赛道;要引导科技向善发展,推动科技与人权保障相互促进完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福亮在发言中称,智能科技时代,要将科技发展作为全球人权治理健康发展新动能。要进一步维护和加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人权多边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技术向善的正能量,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新机制;坚持科学无国界理念,顺应智能科技时代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关注元宇宙科技与人权发展,指出既要看到元宇宙技术能够赋能人权,又要警惕元宇宙的人权风险。因此要将现有法律治理所提倡的平等理念、规范功能和秩序安排巧妙地融入元宇宙社会基本运作代码的编写、修改和完善中,引导算法向善,以代码促进“良法善治”的实现。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洪延青表示,在陆、海、空、天之后,网络空间现已被广泛认为是“第五领域”。中国高度重视在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立法。过去几年相关实践表明,在面对网络空间和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中国从保障安全基线入手,致力于在网络空间实现人权保障水平提升。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副教授杨宽指出,外空是增进全人类福祉的新疆域。外空科技与活动发展应引入人权视角,以人类福祉和共同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展外空国际合作,让外空技术与应用真正促进人类福祉,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桃表示,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与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通过数字时代的技术合作,推动世界科技交融发展,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人权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在各国范围内,提升科技伦理责任,政府部门、平台公司、科技企业要履行“守门人”的法律义务,助力人权发展。(完)
【编辑:陈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