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廖彬华 冯来来
7月13日上午,“锋刃-2023”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穿越狙击课目现场,12名参赛选手同时射击,主裁判郑毅坐在成绩统计处屏幕前,利用靶位上的高清变焦摄像机,将参赛选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和得分情况尽收眼底。
走下射击场,南非参赛队员斯蒂芬尼斯径直来到郑毅面前,手持移动裁评终端确认个人成绩后,郑重签下姓名。评分、核实、登记,整个过程用时不到2分钟。
图为参赛队员正在确认射击成绩。侯崇慧 摄
科技赋能,让竞赛裁评更快、更准、更公平公正。今年,武警部队结合“锋刃”竞赛课目设置,专门研发信息化裁评系统,通过现场对靶位和阵位的监控,现场判出成绩,参赛选手能够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射击情况、得分情况,分数可以实现实时排名,如果参赛选手对成绩有异议可以及时申请复核,保证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做出公平公正的裁评。
“这套系统分为视频监控系统和成绩统计系统两部分,具备信息录入、智能评分、录像监控等功能。”武警部队参谋部副局长张健说,视频监控系统在靶标端和射手端分别有高清摄像头全程记录竞赛情况,赛道裁判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掌握赛场情况。射击完毕后,赛道裁判和参赛选手共同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确认成绩。
记者在竞赛现场看到,身着黄色背心、手持移动裁评终端的赛道裁判遍布68个狙击阵位,110个靶位高清摄像机覆盖了水上狙击、远程狙击、转换阵地狙击等6个竞赛场地。
“嘟——”近战精准狙击课目现场,宣告射击完毕的雾号声响起。赛道裁判员周鑫打开手中的移动裁评终端,点击“评分”选项,智能裁评系统通过感应器回传的射击数据,自动生成比赛分数。周鑫与参赛选手共同确认后,分数直接上传系统。6轮射击完毕,无一选手提出疑议。
图为参赛队员正在确认射击成绩。徐伟 摄
评分结果的准确度、公正性获得参赛选手普遍认可。课目副裁判张跃介绍,穿越狙击课目的射击目标是4枚印在靶纸上的铜钱,即使射中目标,子弹射中铜钱的位置不同,得分也不相同:命中铜钱中心方孔且不擦边计25分,擦破内边沿计20分;完全命中铜钱且不擦边计10分,擦破铜钱外边沿计5分。
“为了确保精准裁定命中区域,我们提前把成绩判定标准录入评分系统,电脑依据弹着点实时打分。”张跃说,系统裁决快速精准,结果令人信服。
“无论是选手的动作,还是子弹命中标靶的情况,都全程可视。”技术保障员项思哲说,在智能裁评系统的辅助下,参赛选手每完成一项课目,赛道裁判就会通过靶场感应系统反馈的射击信息,快速准确上报裁评结果,将比赛数据上传,显示在裁判区的屏幕上。主裁判可以通过监控画面掌握比赛动态,也可以随时回看监控视频,作为解决比赛中争议性问题的客观依据。
图为中国参赛选手正在展示射击成绩。徐伟 摄
跑出巷道、穿过街区,中国陆军某部狙击手李宗楠在完成追踪狙击后,继续向前跃进数百米距离,攀上4号射击阵地的一处平房屋顶。
“叮!”占据有利地形后,李宗楠调整呼吸、推弹上膛,子弹精准命中侧身钢板靶。整个过程都被悬停半空的无人机拍摄下来,选手跃进、射击的画面同步出现在2公里外的监控大屏上。技术保障员王靖远打开执裁管理系统,选手的姓名、编号、半身照等信息跃然眼前,经过核实无误后,比赛成绩被录入信息库,随时可供查看。
“如果靠赛道裁判跟随裁决,不仅评分准确度难以保证,同时也存在误击误伤的风险。”在综合战斗狙击课目,选手需要依次跃进至丛林、巷道、屋顶等5个射击阵地,运动距离700米,各类射击目标21个,执裁难度很大。
图为参赛选手进行综合战斗狙击课目竞赛。安晓惠 摄
科技设备投入使用后,除了射击阵地装有高清网络摄像头,头顶还有无人机跟踪拍摄,实时回传狙击手的射击画面,无需裁判跟随,所有成绩都能准确评判。
“比赛过程高度透明,成绩当场认定。”越南狙击手黎廷军说,参赛选手可以通过赛场监控设备,随时查看自己的射击次数、弹着点等信息,高度透明。比赛中的二维码检录、无人机喷靶等一系列创新科技应用赛场,也让他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