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数码: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22:02
 
原标题:君逸数码: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
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募集资金具体运用情况的说明
一、募集资金运用概况
(一)募集资金的基本情况
2021年6月11日,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逸数码”或“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运用方案及使用可行性的议案》。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08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运用于下列项目:

项目名称   总投资 (万元)   使用募集资金 金额(万元)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运营平台升级建设项目   13,288.19   13,288.19  
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项目   12,052.08   12,052.08  
研发测试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6,763.67   6,763.67  
合计   32,103.94   32,103.94  
在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项目的投入顺序及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进行适当调整。若募集资金不能满足项目资金需求,公司将通过自筹方式解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若实际募集资金超过项目所需资金,公司将按照资金状况和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将多余部分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或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存放和使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以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置换先期投入的自筹资金。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备案及环保审批情况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于2021年5月7日在成都市高新区发展改革和规划管理局完成项目备案,备案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   备案单位  
项目名称   备案单位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 管理运营平台升级 建设项目   成都高新区发展改 革和规划管理局  
新型智慧城市综合 解决方案提升项目   成都高新区发展改 革和规划管理局  
研发测试及数据中 心建设项目   成都高新区发展改 革和规划管理局  
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运营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项目、研发测试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不涉及生产环节,不会造成工业污染。根据环保部令第44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上述项目均不属于环保法规规定的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亦不需要取得主管环保部门对上述项目的审批备案文件。

(三)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公司已经制定《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并经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修订,根据该项制度规定,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证券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向投资者募集并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为募集资金;为保证募集资金安全使用和有效监管,公司募集资金存放于公司董事会决定的在依法具有资质的商业银行开立的专用银行账户。公司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的规定条件和程序,对募集资金进行规范化的使用与管理。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公司同业竞争和独立性的影响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均用于公司主营业务。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不会导致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控制的其他企业产生同业竞争,亦不会对公司的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五)募集资金对发行人主营业务发展的贡献、未来经营战略的影响、业务创新创造创意性的支持作用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于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运营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项目、研发测试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上述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投入,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业务承接和项目实施能力,将有力促进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

公司计划通过募投项目实施,将全面提升公司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能力,实现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经营战略,本次募集资金围绕上述发展计划进行投入,有利于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

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已经在智慧城市领域形成了六大核心技术及八个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提升公司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优势,有助于提升公司业务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募集资金的具体情况
(一)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运营平台升级建设项目
1、项目实施可行性
(1)政府大力推动智慧管廊行业的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廊建设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民生工程。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计划中明确指出,“十三五规划”期间建设干线、支线地下管廊8,000公里以上;全国已有31个省或直辖市公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合计拟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00公里以上,远超《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住建部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并针对全国各省市建立了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情况、建设规模的信息周报制度。因此,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促进全新城区经济发展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智慧管廊项目的建设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2015年以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青岛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以新城、试点建设为主,城市中心区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展较缓慢。

李克强总理2015年7月28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连发文件具体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国办发﹝2014﹞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2017年8月1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明确将推动智能化技术应用和促进城市安全高效运行作为“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推动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在城市生命线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建设精准定位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的市政管线安全运行及综合管廊智能监控平台、开展地下工程施工现场可视化监测、信息化管理与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根据《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计划中也明确指出,一是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加强地下管线建设改造,保障50
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 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事故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建设,对暂不具备分流改造条件的,要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热及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打通市政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地下空间“多规合一”,统筹布局各类地下设施。二是合理布局综合管廊。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和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因地制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逐步提高综合管廊配建率,在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城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以及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至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明显改变。同时提出“十三五”期间建设干线、支线地下管廊8,000公里以上。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或直辖市公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合计拟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00公里以上。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必将推动智慧管廊产业的有序快速发展,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公司已具备智慧管廊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基础,为本项目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科研实力的提升,组建了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研发团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大量的科研积累与创新,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来提高发行人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力。

公司从2015年初开始进入智慧管廊的研发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新兴的综合智慧管廊市场率先研发出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和运维平台系统,实现了智慧管廊领域的技术突破。发行人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边缘服务网关技术、大数据平台技术等公司核心技术应用于智慧管廊领域,形成了系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行人研发的《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软件V1.2》被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认定为“2018年度四川软件行业十佳产品”,《地下综合管廊三维智慧化管控系统》获得成都市经信委颁发的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证书,《综合管廊运维安全SaaS云平台软件V1.4》被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优秀软件产品。公司掌握了国内先进的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软件技术、地下综合管廊三维智慧化管控系统等相关多项核心技术。

由此可见,公司已具备了地下综合管廊智慧管理运营平台升级建设项目实施的技术基础。

(3)公司已拥有智慧管廊领域的项目实施经验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研发智慧管廊领域应用系统的企业之一,已成功在该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并依靠良好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青睐。目前,公司已成功签订合同并实施完成了多个智慧管廊建设项目,如:机场南线(一期)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弱电工程专业分包工程、成渝高速(三环路-绕城高速)改造工程综合管廊机电总承包工程、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市级总监控中心建设施工项目、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分控中心工程等。通过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对智慧管廊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及掌握。这将为公司未来智慧管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二次研发及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本项目重要的可行条件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在使用智慧管廊运行管理及服务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依赖性,替换成本较高,因此,客户的忠诚度和黏性较高,而客户的二次开发、后续升级和维护需求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这也为公司未来智慧管廊解决方案的市场推广、项目实施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项目与公司现有产品或业务间的关系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公司在现有智慧管廊业务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市场需升公司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强化公司智慧管廊业务领域的服务水平,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拥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具备从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的人员、技术、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经验。

本项目的实施不会改变公司现有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将会大大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提升项目
1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自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智慧城市产业政策,涉及智慧市政、智慧综合管廊、智慧公安(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楼宇、智慧场馆及智慧金融安防等众多应用细分领域。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对包括5G产业链、大数据产业链以及人工智能产业链等在内的七大领域全产业链产生极强的带动效应,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构建智慧社会;2019年伊始,《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获批;仅2020年部分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与新基建相关的政策:《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小区建设导则》、《河北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聊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2020年工作方案》、《绵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加大了对智慧城市各建设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对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1)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本项目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市场基础
根据IDC中国预测截止2020年,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为仅次于美国的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

(2)公司完善的创新管理体制有利于项目的有效实施
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设有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组织之间的职能,合理分布资源配置,保障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及可行性。经过多年的摸索,公司在消化吸收众多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自设立以来从未发生项目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得到了客户及行业监管部门的一致认可。

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过程质量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多年来,公司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及优质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市场及客户的认可。同时,公司拥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核心的技术人员以及出色的营销人员,目前已建立了经验丰富且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和经营管理团队。

2、项目与公司现有产品或业务间的关系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公司在现有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市场需求对现有产品进行扩产及补充,丰富公司产品种类,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和公司战略布局,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强化公司在智慧城市行业解决方案的技术实力,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拥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具备从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的人员、技术、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经验。

本项目的实施不会改变公司现有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将会大大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三)研发测试及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1、项目实施可行性
(1)公司现有技术储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公司主要的核心技术包括音视频接入和处理技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边缘服务网关技术、能源管理节能技术、大数据平台技术。

公司围绕核心技术形成了系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基于核心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在公司的业务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公司提供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用户提供基于不同场景、不同应用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一方面通过场景数据化、数据网络化、网络智能化和决策自动化的闭环帮助用户实现业务从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数据和业务融合,实现城市智慧化建设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市政设施、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的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的研发技术水平逐步获得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注重技术的积累与创新,密切跟踪行业内的技术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截至2023年2月末,发行人已拥有54项专利,14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长期的技术积累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公司完善的管理、研发机制为本项目奠定基础
公司一贯重视技术研发团队建设,经过多年研发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专业、创新、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经验丰富、专业过硬、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技术团队,构建了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产品研发制度流程。通过持续研发创新提升系统集成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这一机制为公司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和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司目前已建立起较完善的研发体系,同时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品研发制度流程。采取高效配合的管理模式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开发,基于公司技术积累,以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公司目前完善的研发体系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3)公司现有研发团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公司已拥有一支人数较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专职研发人员55人,研发支持人员32人,合计占员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组成了技术实力雄厚、专业互补、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公司管理团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经验,且大多在智慧城市相关行业从业多年,是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层在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与市场开拓能力,使得公司的产品研发得以紧跟经营战略和市场变化,公司兼具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的技术人才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是本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

在人力资源方面,公司有着完善的员工培养机制,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管理经验丰富、营销能力强及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


  中财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