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中国航母的一举一动 日本为啥盯那么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13:57

评论丨中国航母的一举一动 日本为啥盯那么紧?

央视客户端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2月28日 21:04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有关我国航母的新闻持续受到关注,但无论是辽宁舰还是正在建造的国产航母,总有一双不太友好的眼睛盯得很紧。

  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远海训练 日本舰艇跟随拍照

  △12月25日,日本防卫省联合参谋部发布由日本自卫队拍摄到的中国航母辽宁舰航行照片。(图/视觉中国)

  日本防卫省25日晚发布消息称,他们观测到由辽宁舰带队的中国航母编队当天通过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随后紧急升空应对。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高清照流出 系日媒拍摄

  12月10日,日本共同社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多张高清照片,内容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船体基本完工,或于明年下水。在高清照片中,航母外形及诸多构造细节一览无余,甚至能看清航母舰岛武器开口的结构。

  △日本共同社新闻原文截图

  近期,日本对中国航母颇为上心。辽宁舰出西太平洋,日本派军舰和飞机监视跟拍;正在建设的中国航母,日本也是不费余力地拍摄高清图片。日本为何对中国航母的动向如此在意、如此紧张?

  对于日媒拍摄航母高清图片,《中国国防报》在28日头版位置刊发国防时评《国产航母高清照流出堪忧》。

  国产航母乃国之重器,正处于建设之中,严禁无关人员非法拍摄。在重重安保之下,日方人员还能拍到如此众多高分辨率图片,这不得不让人警醒。

  人们要警醒什么?高清图片的流出,有何影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保密工作要如何展开?

  央视评论

  长期以来,日本颇有一批人以中国为直接对手,对中国的国防动向特别是海空力量动向步步盯防。中国各类装备的进步,都会让一些日本人神经过敏。中国的军工企业、军事基地、战略设施等,一直都是日方密切关注的目标。

  关注中国航母 表明日本担忧中国海军能力

  航母是国之重器,也是改变常规力量对比的重要砝码。作为岛国,日本尤其担心中国海军的发展,特别是担心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提升。以辽宁舰为主的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已经让日方紧张不已,不惜力气全程跟踪辽宁舰编队行动。而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亦即中国海军第二艘航母——的建造过程,更是自然成为日方侦察的对象。

  △12月24日 航母编队训练画面

  日方对中国重要设施的盯防,有几种方式。从过去案例看,既有日方人员以身试险,直接渗入敏感地区侦察拍照,也有日方人员雇佣中方人员,通过间接方式获取信息。在造船方面,通常而言,大中型水面舰的外形是公开的,其经常航行于远海大洋,外形本身“无密可保”,但如果能够事先拍摄军舰建造过程,就可以获取军舰的分段结构、钢板厚度、内部设置等重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专业人员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推断出军舰的基本性能和重要数据,特别是一些未来服役后仅从外观上难以判断的情况。此外,虽然外形本身公开,但舰上具体装备的用途和性能却是保密的,这是各国情报机构关注的重点对象。在舰艇建造过程中,也有不少了解舰载装备用途和性能的“机会”。

  国产航母所在的大连某造船厂周边形势复杂,人员往来密度大,防间保密原本就殊为不易。再加上航母本身体量庞大,难以从外部遮蔽建造过程。因此,在整个建造过程中,不时有远距拍摄的现场图片流出于互联网。此次日本媒体获取的高清照片,再次提醒我们:在斗争形势日益复杂之际,应当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防间保密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不仅是航母,中国的其他军事设施和敏感目标,同样面临类似问题。例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某海军基地紧邻一处著名休假地。在这里的海滩上散步,举头即可看到远处基地停泊的舰艇。同样,在互联网上,也不时可以看到出自这里的海军舰艇图片。而在国外专业军事出版物和网站上,也时常“转载”这些图片,并明确标注来源于中国互联网。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应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让保密工作适应当前社情、民情、舆情的变化,如何让保密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不仅需要军队、保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保密知识,特别是对民众厘清一些“模糊地带”行为的性质,将法律的界桩“立起来”,“标清楚”。

  近日,海南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起泄露国家秘密案,犯罪分子到军港附近拍摄军舰照片,记录活动规律,向境外传输90多次情报,部分达到机密级。

  展示国防建设 可提高威慑力 加强话语权

  同时,保密与提高透明度之间并不矛盾。保密并不是事事都要定密,处处设为雷区,而是要保核心机密,保必须确保之密。而且,军队的职能既有战时作战,也有平时威慑。国防建设的成就,如果能在不危害作战安全的情况下予以展示,本身就可以提高军队的威慑力,加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在此方面,一些军事强国将此方面工作提升至“战略传播”的高度,将威慑作为武装力量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借鉴参考。

  在此方面,中国近年来也已有诸多举措。例如,近年来,中国空军组织过多次公开飞行表演和公众展示活动,获得了参与民众的广泛好评。而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空军和军工企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展示了包括歼-20在内的大批先进装备。这些举措既能提升民心士气,提振社会精神,又能震慑居心叵测之徒,威慑潜在对手。今后,如何将保密与展示相结合,如何既保住国防建设的核心机密,又充分发挥国防建设成就的内外社会效果,将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刘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