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拿出手机拍照,却出现这样一幕……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07:27

列车缓缓驶入西藏,大地被一片白雪覆盖。

游客拿出手机,想要拍下这份景色,不料镜头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冰天雪地里,一名护路员踉踉跄跄,险些栽进积雪里。


列车轰鸣经过,他立刻调整姿势,身体站得笔直,朝着列车郑重敬礼。


这段十几秒的视频,在网上获得很多点赞。

原来,青藏铁路开通了十七年,这些护路员一直默默坚守着。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感叹他们的敬业,但也有人发出疑问——

护路员为什么要对着列车敬礼?

别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背后蕴含的故事,足以打动任何一个中国人。

01

海拔4、5千米的高原上,冬天气温时常降至零下30多度。

肆虐的暴风雪,风力都是五六级起步,八九级大风也是家常便饭。

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


但不论白天黑夜还是恶劣天气,“天路”护路员们永远走在路上。

他们的工作任务多样,比如禁止闲杂人员靠近铁路、防止牛羊上道、排查隐患等安全保障工作。

对于护路员来说,行动和沉默,是他们的关键词。

青藏铁路“通天河护路大队”的一线护路队员,常年驻守在高原,担任着40公里铁路的守护任务。

队员们每人负责两公里,一天要来来回回走上无数遍。

这条熟悉的道路,似乎一眼就望到了头,他们的工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


就像网友视频中拍下的镜头那样。

由于气温极低,他们有时棉裤都要穿多条,臃肿的衣服、沉重的行囊,都让他们步履维艰。


即便是这样,他们仍要冒着风雪巡线,有时一天就要踩着积雪走20余公里。

饮食,是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对于早期护路队员们来说,由于条件落后,他们的饭菜大多都是被工作人员骑摩托送到他们的站岗地点。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等送到他们手上,饭菜已经冰凉。

护路员们就这么席地而坐,就着冷风咽下饭,随后又恪守岗位。


手指被冻僵,对他们来说并不稀奇。

除了在恶劣条件下长时间巡线,护路员也会有排查隐患、维修等任务。

如果被铁栅栏伤到手,则会有生冻疮的风险。更别说,高原上时常出没的藏羚羊、野牦牛,都可能成为列车行进的隐患。


高原公路上的护路员,也有类似处境。

在西藏的昌都市,养护十七中队驻扎于此。

他们驻守的道路异常险峻,虽说有着著名“天路72拐”的靓丽景色,但“嘎玛沟”路段同样危机四伏。

险峻的山、狭窄的路,每年冬天,这段路平均积雪深20厘米,暗冰也有10厘米厚。

说他们每天面临“生死考验”,绝不是夸张。

进藏的车辆络绎不绝,很多司机经验不足,他们一不小心就会在行驶中陷入边沟,只能等待救援。

不比其他地区,这里天气恶劣、施工道路狭窄,无法依赖大型设备,导致救援工作难上加难。

于是,护路员们就在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下,用肩扛用手刨,连续奋战6个小时,硬生生将事故车辆抬出边沟。


图源:中新网

车辆被救出,所有人都欢呼着竖起了大拇指。

但只有护路员们知道,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永远有更难的挑战在前方等着他们。

在一些当地人看来,护路员这份工作“不行”,是个苦差事。

甚至在很多家庭看来,与其去护路,不如在家放牛羊。

的确,护路员十分辛苦。他们在天气恶劣、人烟稀少的环境中,常年与外界的生活隔绝,连他们平日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对着对讲机说:“一切平安”。

但这份“苦差事”的背后,也如电影《无名》中演绎的守护者们那样。

正是他们的守护,一辆辆列车才得以安全平稳地行驶着,怎能不让人敬佩?

02

银装素裹的景色下,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严寒和风雪。

高原护路员们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与他们相伴的,只有“孤独”二字。

如此深刻的孤独感,曾经击败了不少人。

桑格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护路员。

1954年,年仅16岁的他头一回看见行进的解放汽车,他的心中就萌生出了使命感。

6年后,桑格按下手印,成了一名正式的青藏公路护路员。


5000多米的海拔,天空有时一片阴霾,有时飘起冰雨,夏天的气温也可能降到零点,穿上厚衣服也不能御寒。

在那个年代,青藏公路还是一条简易路,他们每人配备着铁锹、洋镐和扁担,维修起来非常困难。

一个道班12或13个人,就住在3间房子里,还有一间是伙房。

没有床、没有家具,十几个人只能睡在地上,条件恶劣,娱乐活动严重匮乏。

他们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孤独为伍。

队伍中从来不乏年轻人的活力,刚来的年轻人往往都是充满着干劲,只不过,有人时常请假,也有人呆了十天半月就回家。

但总有人慢慢坚持下来。

就是这么一群人,忍受着长久以来的孤独,亲眼见证着青藏公路的成长。


每年春节前夕,严寒与大雪是这里的主基调。

风雪最盛的时候,一个夜晚护路车库就能被大雪封死。

所以他们得保持24小时热线电话的畅通,一通通电话从不间断,护路人几乎是有求必应。

不只是承担道路维护和抢修的工作,还有辅助道路交通管理、人员营救。

在这样的天气里,遇险可能会被活活冻死,很多时候,护路员们都只能靠人力将车从积雪中推出来。

护路员们经常睡眠不足,眼睛疼,有时候吃饭的时候都能睡着。


很多高原护路员长期坚守岗位,过年的时候也难以与家人团聚。

每年春节,尽管已经封路,但还是有一些意外的险情要他们处理。他们不敢松懈,基地必须有人留守。

一位护路员的家乡习俗,是在新年时砸碎牛骨,取出牛骨髓做汤,寓意为斩碎妖魔之骨,保护一家人来年平平安安。

因为他是队长,在轮换排班等待了4年后,才终于在春节和家人团聚,亲手为儿女们敲断牛骨,送上一位普通父亲的祝福。


而当你问他,会不会为日复一日重复着辛苦劳作,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感到遗憾时,得到的回答却是:

“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平安回家。”

这是一份艰难的工作,也是中国成千上万护路人的缩影。

是他们的坚守,盘活了大西北的一条条生命线,让道路畅通无阻。

03

这些高原护路人们,也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

就拿青藏铁路来说,其建设惊艳了全世界,但也是十万中国人在“生命禁区”的奋斗史。

严寒、风雪、缺氧、冻土……这条长长的天路,包含着无数人的奉献。

今年是青藏铁路通车的第17个年头。

在青藏铁路刚刚通车时,每个护路队员都晒得黝黑,都被大雪白过头、都在夜里睡过涵洞,很多人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

高原公路上,也有一代代护路员迎难而上。

如果突遭雨雪、车辆抛锚、粮绝水尽,养护工人都会尽力帮助解决。

他们没有多么丰盛的物资,仅仅是提供一口热水、一碗泡面、一粒药片、一张床铺,却也能救命。


目前,西藏自治区设立了35个公路救助站,救助过往司乘498万人次,车辆近2万5000台次。

每一次都是艰难的挑战,这其中的辛苦,我们难以想象。

但对很多护路员来说,坚守在这份岗位上,他们无怨无悔。

曾经铁道兵十师连长邓广吉,为了修建青藏铁路,不惜带病上了高原。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

“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建设、守护这里的一寸土地,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信仰。

如今,在这条蜿蜒1956公里的道路上,有几千名护路人员,用脚步丈量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乘坐铁路进藏的游客,时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所以说,护路人为什么对着列车敬礼?

答案不言而明。

他们对着列车敬礼,列车长向他们鸣笛致意,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们对着列车敬礼,是传达着对守护乘客安全的决心;

但更重要的,他们要用这样的动作,向每一位奋战在一线、洒下自己青春热血的奉献者们,报以最深的敬意。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付出,人们才得以能够长途无阻。


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若不是游客的镜头无意间拍下这一幕,我们很难在热闹非凡的生活中,记起他们的存在。

在一个个日夜中,他们忍受着孤独,伴随着恶劣天气,把身影都藏进了风雪。

他们从不会锦上添花,但总会为了人们雪中送炭。

点个「在看」,致敬每一位护路人,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守卫者。

原文标题:年度最好哭的小视频,没有之一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