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软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1 14:52

虹软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属行业

  1所属行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13应用软件开发”。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公司从事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产品有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和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根据公司主要产品功能及服务对象的特点,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视觉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细分领域,具体情况如下:

  (1)移动智能终端细分领域

  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影响持续,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整体上看继续减弱。据Counterpoint数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64亿台,同比下降8%;第二季度,总体出货量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9%、环比下滑10%至2.945亿台,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出货量降至3亿部以下。受国内城市封控等因素影响,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的国内手机厂商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出现同比两位数的下滑。

  用户对智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各智能终端的结合、打通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体验,终端间的界限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消费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逐渐成为趋势,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是当下与未来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智能终端,其中手机是重要的数据入口。基于这一认识,手机和汽车厂商近年来跨界互动频繁。

  (2)智能汽车细分领域

  在汽车产业,芯片短缺和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依然存在,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高企,动力电池原材料总体价格仍维持高位,国际局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都给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今年3月中下旬,国内新冠疫情的多点爆发,产业供应链和终端销售进一步承压。6月以来,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已全面恢复,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的叠加下,产销走出低谷并在6月得到一定的回补。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

  电动化作为汽车业变革的上半场,我国已处于世界较为领先的水平,作为下半场的网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成为这场变革决胜的关键。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2021年开始,领跑汽车智能化的智能座舱成为重塑汽车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向。当前各大车企以及科技公司纷纷发力智能座舱领域,产业快速迭代,驱动着算力和软件的需求高涨。据IHS预测,到203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68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将超1,600亿人民币。中国智能座舱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座舱消费市场。

  在政策法规端,出于公共出行安全考虑,中国和欧盟均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国内率先对“两客一危”等商用车车型安装DMS系统作出强制要求,乘用车搭载要求也在推进制定中。在国际市场,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4月发布的DDAW(driver drowsiness and attention warning,驾驶员睡意和注意力警告)草案自2022年7月6日起正式实施,对车速超过70公里/小时M类和N类新认证车型强制实施DDAWS要求,2024年7月7日起对所有新注册车型强制安装DDAW系统。DDAW系统是一种通过车辆系统分析评估驾驶员的警觉性并在需要时通过车辆的人机界面警示驾驶员的系统。

  近两年,全球疫情客观背景下,国内车企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汽车变革方向,提升自身品牌综合实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认可;同时,国内车企实施“全球化”战略,加速海外拓展,造车新势力与传统头部车企纷纷在欧洲布局,整车出口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表现亮眼。

  3市场地位

  公司是计算机视觉行业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除本公司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国外企业主要有Seeing Machines、Mobileye、Cipia、Smarteye。全年出货量达十几亿台的智能手机市场是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基于多年的研发和积累,目前公司可以提供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的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和技术。根据IDC所统计的2019年度至2021年度全球出货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统手机的主流机型均有搭载公司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继续巩固公司在智能手机算法影像行业领导地位的同时,公司依靠对行业演进规律和技术更迭的理解、成熟有效的产品落地能力,正横向大力推进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落地并已取得一定数量的前装定点项目。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为行业提供算法授权及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汽车、A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丰富的针对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智能驾驶的视觉算法产品线,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授权许可使用。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驾驶,目前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以及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

  针对智能手机,基于多年的研究开发,公司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包括单/双/多摄摄像头拍摄、深度摄像头拍摄、潜望式长焦摄像头无级变焦、3D表情、3D建模、全景、SLAM、AR/VR、人脸解锁、超像素无损变焦、人体驱动等重要核心功能。

  针对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笔记本电脑上,公司从画质、隐私、美颜等几个方面来提升用户视频会议体验。通过视频去噪、提升动态范围来改善会议时的画质;通过背景虚化、换背景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通过人像美颜、人体自动居中、人脸细节恢复和增强、眼镜去反光等技术提升视频会议效果。在AR/VR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公司从感知、交互和视觉呈现三大方向布局算法解决方案。可以提供AR/VR头显6DOF SLAM、平面检测、稠密重建、语义分析、深度估计等空间感知解决方案,手柄6DOF跟踪、裸手3D手势交互、视线跟踪和表情驱动、人体驱动等交互解决方案,以及异步时间扭曲、视频透视(VST)等视觉呈现解决方案。

  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可以提供聚焦舱内服务的驾驶员监控系统、视觉互动系统、乘客监控系统、生物认证、舱内智能悦动解决方案、驾驶员健康监测系统、舱内自拍,与聚焦舱外行驶智能安全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盲区检测系统、AR抬头显示、360°环视视觉子系统共计十一类解决方案。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将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同时,公司也向客户销售软硬一体视觉解决方案。

  2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研发过程大致分为以下9个步骤:①获取需求信息;②管理层决策研发方向;③搭建研发项目组;④验证研发项目算法,进行项目测试;⑤集体讨论决策项目算法;⑥进行底层算法与实际环境的结合优化;⑦进行实际产品结合测试;⑧产品成熟后路演,选择合适的客户进行测试合作;⑨测试合格后大规模推广。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的方式,主要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智能零售以及各类带摄像头的AIoT设备制造商销售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及相关解决方案。

  4收费模式

  按照业务合同的不同类型划分,公司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软件主要收费模式可划分为固定费用模式和计件模式两种模式。①固定费用模式:按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限,收取固定金额的软件授权费用。特定客户在软件授权期限内,针对某款、某系列的特定设备内,可以合法地把含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特定软件无限量装载在合约限定的智能设备上。②计件模式:在合同约定的软件授权期内,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与客户就不同生产数量区间,约定阶梯价格,保障双方利益。

  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采用计件模式。

  5采购模式

  针对公司的日常研发和运营,公司的主要采购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如带宽、服务器等)、研发设备,以及支付给境外销售咨询服务商的服务费。

  针对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由公司进行硬件的设计并购买相应部分核心部件后,委托第三方进行组装生产。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视觉领域的前沿技术,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积累了大量视觉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构建了完整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①公司自主研发了诸如人脸分析及识别/人脸美化及修复/人体分析及美化、手势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行为分析、暗光图像增强/超分辨率图像增强/视频画质增强/画质修复、光学变焦、虚化技术、3D AR动画等诸多可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领域的核心技术。

  ②针对单摄/多摄/TOF/结构光等不同种类的摄像头,公司均可提供相应的3D与AR视觉解决方案,帮助厂商在移动设备上便捷高效地实现落地。

  ③为满足各智能终端对于AR/VR应用的需求,公司已经研发并可以直接落地使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双摄/多摄/TOF/结构光的深度获取和优化,以及基于单摄的深度获取引擎,这些深度数据成为一些上层逻辑应用的核心基础;实现了SLAM中环境Map的构建,物体的3D Modeling,视线的检测、跟踪,人体和动作静态、动态姿态的检测和跟踪,解决了实时显示中的延迟等多种场景。

  ④为满足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的需求,公司主要研发了基于红外相机、单摄RGB摄像头、双摄、深摄的交互技术,包括手势交互引擎包、头部动作和口部动作交互引擎、经典表情识别,以及视频、照片拍摄时的娱乐功能。

  公司在人体分析、人脸识别、人体识别、手势识别、人体美化等技术上,在当前状态下的中段平台达到超过95%的正确率、毫秒级实时性,这些引擎也可以有效鲁棒地支持低端硬件平台,人物属性分析、对象属性分析、多帧多通道质量提升等技术点能达到业界先进的低功耗、高性能、相对强鲁棒的水平。

  公司大部分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多数新创技术在首发周期属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满足目前市面上中高端智能手机大多数与视觉相关的技术与应用的算法需求,且公司的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在除苹果之外的主流手机品牌的大部分旗舰机型上获得使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28项(其中发明专利211项)、软件著作权127项。相较于2021年末,报告期内净增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8项。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注:(1)申请数:指截至报告期末正在申请状态中的数量。(2)其他:包括商标、PCT、作品著作权,其中有4项PCT因指定期满而失效。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1)公司本期终止实施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应冲回的“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为1,280.97万元,上年同期确认“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为721.03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研发费用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分别为13,516.46万元、12,631.04万元,同比增长7.01%;

  (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研发实力,在巩固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领导地位的同时,持续加大对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手机屏下相关技术的研发资源投入。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4.在研项目情况

  注:公司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根据项目整体规划等因素定期进行调整。

  5.研发人员情况

  注:(1)上表统计时不包含劳务派遣人员。(2)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半年度数据。

  6.其他说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总体情况

  2022年上半年,宏观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疫情反复、持续和长期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减弱,都给公司业务所涉及的消费电子产业、汽车产业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积极应对,围绕年初既定的经营计划,稳步有序推进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力做好技术与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23.05万元,同比下降1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73.01万元,同比下降35.06%。其中,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22,916.41万元,同比下降18.18%;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2,640.97万元,同比增加1,336.82万元。

  (二)技术与产品

  公司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研发投入,“从技术到市场,从市场到技术”,双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积累技术池;同时,公司把握产业演进规律,进行前瞻性技术的培育和布局,力求在产业迭代的潮涌中破浪前行。报告期内,公司净增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11项、软件著作权127项。研发与技术进展如下:

  1、移动智能终端

  公司深耕计算机视觉算法技术,持续为各类终端提供更强劲的性能、出色的影像和更智能的显示技术。报告期内,公司新老算法产品在客户智能手机机型上继续出货,并且研发了针对游戏类视频流的智能视频超分解决方案、应用于照片拍摄的智能天际线矫正解决方案以及图像增强处理的智能九合一拜耳拍照超分解决方案,研发了智能3D手势解决方案等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公司整合既有技术资源,针对笔记本电脑应用终端新推出了智能人像细节恢复方案、智能眼镜去反光方案,前期推出的智能暗光增强解决方案、视频HDR解决方案、智能人像居中解决方案、智能人像虚化方案、智能人像视线矫正方案于报告期内在新项目上实现量产落地并持续出货。

  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方案是公司前瞻性技术培育方向,公司持续推进与行业伙伴的业务交流、技术深度合作关系。公司在上半年继续研发了智能AR/VR头显低延时渲染解决方案、智能AR/VR头显视频透视解决方案。针对头显端低延时、高刷新率的渲染需求,硬件瓶颈限制了用户体验,公司实现了异步事件扭曲等插帧产品方案,保证了低延时的虚拟现实或者虚实融合体验,弥补了因时延引起的眩晕感问题。针对虚拟现实或者混合现实眼镜,用户需要透过封闭的头显“看穿”到外部世界,从而用于保证佩戴使用过程中区域安全、寻找手柄配件以及扩展MR体验等需求,公司实现基于鱼眼相机的黑白透视,以及基于RGB相机的全彩透视,为MR体验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2、智能驾驶

  公司继续加大对智能驾驶的技术、人才投入力度,战略蓄力打造公司新的增长点。虹软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持续迭代,面向舱内、舱外的十一类解决方案内涵越发丰富。

  其中,公司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技术开发侧重于落地应用,具体而言:(1)视觉感知算法引擎结合实际需求持续提升,目前,包含了前视、周视、夜视解决方案的视觉感知算法引擎为量产做好了准备,其中周视解决方案已实现了落地。(2)基于虹软自研感知算法,ADAS

  规控算法已经实现自动紧急刹车(AEB)、横向居中驾驶(LCC)功能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功能,并在持续优化和迭代中。

  报告期内,公司向客户提供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产品及方案,助力客户打造满足全球高标准的产品。除了提供软件算法产品、方案,公司还研发了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面向舱内)和Westlake(面向舱外),目前Tahoe项目产品化工作已经完成,正处于推广阶段。

  (三)新业务进展

  公司持续拓展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领域和场景的落地,智能驾驶是公司除了移动智能终端之外的另一重要发力点。依托深厚的原创视觉感知技术沉淀,公司保持着与市场的联动,紧跟市场需求和发展动态,沿着“先国内市场,后国外市场”、“先舱内,再舱外”、“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外资品牌”、“专注高通、MTK等为代表的智能座舱平台,同时兼顾英伟达等自动驾驶域平台”的业务实施路径,推广公司的车载视觉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多维度拓展客户资源,不断升级的虹软VisDrive一站式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助力更多汽车智能科技创新落地。截至目前,公司前装量产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长安新能源、吉利、一汽奔腾、一汽解放(000800)、上汽乘用车、合众、理想、东风岚图、本田、东风日产、奇瑞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其中东风岚图、长城、吉利领克、上汽乘用车、长安项目的部分车型实现了量产出货。此外,2022年,搭载了公司车载视觉解决方案的理想L9、哪吒S也已经对外发布。随着项目的推进,公司智能驾驶前装业务自今年开始逐步贡献计件收入。2022年上半年,智能驾驶业务整体收入2,640.97万元,其中前装收入707.56万元(含一次性工程费用)。

  (四)人才管理与内部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新业务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深度聚焦在智能驾驶创新业务领域,重点引进研发、销售、产品、项目、供应链等业内资深人才,结合对985/211重点高校的校招人才规划,基本实现了公司核心技术人才队伍的全局配置。根据业务发展方向,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以业务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关键人才培育与适岗、优化人才晋升管理等工作,持续评估、甄选、激励、培育优秀人才。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对自有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技术人才保护、信息安全及资产等管理要求;启动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7001的续证以及隐私信息管理体系ISO/IEC27701的认证工作;完善了专利申请激励、OA在线办公系统的调整与维护等内部流程。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公司所处的视觉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升级迅速,是典型的科技驱动型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对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更多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正被运用到各类智能终端。公司是以研发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如果公司不能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演进路线,并投入充足的研发力量布局下一代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可能导致公司无法保持当前的技术领先性,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智能手机市场的需求变化较快,相关技术的迭代周期较短,迭代周期约为1-2年。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更新升级相关技术或根据市场需求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则公司可能出现技术落后、技术迭代不及时等情况,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而在其他移动智能终端领域,尽管公司利用既有技术整合开发出一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但若无法抓住未来市场涌现的机遇尽快获取客户,则可能导致错失发展机遇的风险。在智能驾驶领域,公司目前所取得的前装定点项目主要是针对座舱内的软件算法,但随着产业的不断演进,如公司无法研发出针对智能驾驶相关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则公司可能面临错失发展机遇的风险。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参与者不断增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众多企业凭借其在特定细分领域的优势参与各垂直应用领域的竞争。若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制定并实施业务发展规划,保持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则将受到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挑战,从而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的毛利率下滑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

  3、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销售的各类产品均基于公司独立研发积累的大量计算机视觉核心技术。为保护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体系,但上述措施仍无法完全避免公司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未来如果公司相关核心技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出现重大疏忽、恶意串通、舞弊等行为而导致公司核心技术泄露,将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风险。

  4、新业务开发和拓展风险

  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视觉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这些底层算法具有通用性、延展性,除了可以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外,还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智能驾驶、智能保险、智能零售、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驾驶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前装量产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长安新能源、吉利、一汽奔腾、一汽解放、上汽乘用车、合众、理想、东风岚图、本田、东风日产、奇瑞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公司这些新业务的成功与否既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动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影响,又受到公司对新领域的理解、认知、推广力度及与伙伴的合作等诸多因素影响。此外,由于疫情及国际贸易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芯片短缺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公司对新业务开发和拓展可能不及预期。如果公司在新领域产品开发或市场推广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其他不利因素,将可能导致公司新业务开发失败,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主要客户采购量减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15,565.44万元,占销售总额的59.36%。如果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主要客户业务发展战略发生调整、主要客户因供应链短缺等原因延迟推出新机型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6、短期业绩波动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人员的增加、结构优化导致各项费用增加,同时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国外客户受美国制约可能向公司减少采购、国内外客户受制于贸易摩擦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自身销量下降进而可能对公司采购下降,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形成不利影响。

  7、核心人才流失、未能招募足额的优秀人才及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公司所处的视觉人工智能行业近年来发展蓬勃,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一批稳定的研发技术人员、产品化人才及管理人才,这些核心人才对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不断吸收和留住高水平的研发、产品、销售和管理人才。尽管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核心人才团队,并通过树立企业文化、优化薪酬体系、改善工作环境、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仍然可能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情况,从而给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视觉人工智能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行业内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公司未能招募到足额的优秀人才,则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公司的人力成本的投入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会对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8、管理能力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风险

  目前,公司已积累了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经营管理经验,完善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实现了公司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后,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在研究开发、市场开拓、资本运作、内部控制、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公司的管理层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公司不断进入新的行业应用场景以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若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未能适应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将给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若公司管理水平不能快速适应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解决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面临的新课题,也将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9、行业风险

  目前,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驾驶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了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以及国内主要的自主品牌、部分合资品牌汽车主机厂商。报告期内,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22,916.41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87.39%,公司下游主要客户集中于智能手机市场。

  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收入与智能手机和摄像头的出货量虽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但如果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摄像头出货量出现下降,主要智能手机业务客户发展战略发生调整或者其他不可预知的原因导致对公司的智能手机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的采购需求下降,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方面,如果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技术及产品竞争力不足,客户业务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客户自身业务发展状况发生改变或产业链芯片持续紧缺等,可能导致公司智能驾驶业务进展不及预期,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10、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产品有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和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主要终端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经济运行周期变动较为敏感。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出现周期性波动,公司主要客户因终端需求下滑、调整自身市场计划,或因供应链短缺等原因延迟推出新产品而对公司采购需求下降,且公司未能及时对行业需求进行合理预期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11、税收优惠的不确定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享受了一系列增值税税收优惠、所得税税收优惠,尽管税收减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但如果未来公司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出现不可预测的不利变化,或者在税收减免期内公司不完全符合税收减免申报的条件,则公司将在相应年度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或存在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少的可能性。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可能的变化会使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受到不利影响。

  12、汇率波动风险

  虹软科技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在海外多地拥有经营主体,且客户分布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美国及欧洲等各地,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海外的收入占比为45.15%,上述海外业务使用外币进行结算,受到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的影响。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公司外汇结算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13、诉讼风险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公司可能面临各种诉讼、仲裁。公司不排除在经营过程中,因公司业务、人力、投资等事项而引发诉讼、仲裁事项,从而耗费公司的人力、物力,以及分散管理的精力。

  公司实际控制人HuiDeng(邓晖)于2019年9月出具承诺,针对“MarcChan、LeiLi及其家庭基金诉讼事宜”,如发生任何纠纷(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索赔等)给公司造成任何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赔偿款、律师费、诉讼费等)均由公司实际控制人HuiDeng(邓晖)独立承担。截至目前,该案处于审前调查取证阶段,实体上庭审程序尚未开始,诉讼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14、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及新增折旧摊销对公司业绩的风险

  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数额较大,对公司经营管理、研发管理、市场开拓、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未来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不利变化或管理疏漏等原因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按期实施及完全达产造成不利影响,将导致募投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针对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包含了芯片在内的软硬一体化产品,需要上游芯片制造产业链资源的紧密合作。由于全球疫情及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该项目的产品出货及商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硬件及芯片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并随着芯片供应的缓解加快项目推进,但该项目后续进展及经济效益的实现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大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研发投入,年新增折旧摊销等费用金额较大。如果行业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募投项目无法实现预期收益,则募投项目折旧摊销等费用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公司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15、母子公司多层架构的风险

  公司下设多家境内外子公司,层级较多,并且存在通过境外子公司控股境内子公司的架构情况,公司面临各国法律及税收的监管要求。如果未来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及税收的监管要求发生不利变化,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将增加公司管理协调的难度,带来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未来境外子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对于现金分红、资金结转等事项进行严格监管,可能对公司下级子公司的经营利润逐级分配至母公司构成一定障碍,可能造成母公司没有足额资金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

  16、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和业务积累,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发明专利211项、软件著作权127项。公司的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对于公司的业务经营至关重要,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维护机制以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免受侵犯。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第三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情况仍然有可能发生,从而导致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产生额外费用,对公司正常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虽然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战略,以开发自有、底层技术为主要研发路线,以避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但仍不排除少数竞争对手采取恶意诉讼的市场策略,利用知识产权相关诉讼等拖延公司市场拓展,以及公司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出现偏差等因素出现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在超过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磨合出一支以博士为带头人、硕士为骨干的核心研发团队,充分掌握核心技术算法,并进一步落地成为成熟的商业产品。通过长期的潜心学习,公司始终立足于领域内的最前沿,建立和长期保持行业内经验积累和能力上的领先优势。

  虹软科技及其下属公司经过近三十年的摸索,不断改善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高效管理模式,基本实现自动化、自驱、自愿的高效运行状态,同时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有效减少研发的试错次数。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提高了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速度,提升了公司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水平。目前,公司拥有良好人才储备并在持续完善,为重要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技术积累优势

  公司技术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的积累优势、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层次积累优势。虹软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技术所应用的终端,从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再发展到汽车以及其他AIoT领域,一直与视觉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紧密相连。经过多年的技术、专利和人才积累,公司已全面掌握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各项底层算法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演进,掌握包括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和虚拟人像动画等全方位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所掌握的这些底层技术具有通用性和延展性,在此基础之上,公司构建了不同的组件和产品,并衍生出多种产品应用方案满足相应的细分市场需求。

  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持续高水平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连续多年在30%以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共计228项(发明专利211项),软件著作权127项。

  3、产业链深度合作优势

  消费电子产业特别强调产业高度协同,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公司拥有紧密、稳定的生态关系,与高通、联发科、格科微、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艾迈斯半导体、OmniVision、舜宇光学等平台、传感器、摄像头模组厂等产业链上下游主流公司开展合作。在智能驾驶业务上,除了既有的合作伙伴之外,公司也持续与更多的芯片、相机模组、tier1等诸多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形成了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

  凭借与产业链内主流公司长期、广泛的合作,掌握了持续开发、迭代与硬件更加匹配的算法的能力,通过共同研发、持续合作交流,得以在客户提出技术需求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响应,提供低能耗、高效率、硬件平台适应性广的解决方案,保持技术持续处于行业最前沿。

  4、客户及品牌优势

  公司是全球智能手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重要供应商,目前已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行业形成良好的口碑,客户遍布全球,算法产品基本覆盖安卓手机品牌。公司自与主要客户建立合作以来,均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展露市场的新客户,公司也通过帮助新客户成就其产品快速获得了客户的信赖。优良的客户质量、良好的市场口碑、国际化的品牌认可度、海量历史销售数据,为公司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公司正逐步利用在手机行业形成的技术、品牌和客户服务经验等优势,把产品和业务扩展到汽车行业以及其他AIoT行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