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科技引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0:10

仲夏的赣南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勃。走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一栋栋高楼正加紧建设;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专心致志地做科学实验。

最近,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齐涛忙着开展实地调研、交流,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制定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案,重点针对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攻关组织模式、科技成果转移模式、大安全观建设、制度建设与风险防控等五个方面开展调研,梳理问题清单13项,逐项制定整改举措,着力破解制约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齐涛介绍。

走进研究院工程实验中心,处处奔涌着创新发展的气息。“大型风电设备如何有效抵御雷电、台风侵袭,基本实现免维护?”6月25日,研究院海上风电设备攻关团队研讨会上,科研人员针对研发的风电设备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优化。

“目前,大型风电设备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正处于样机加工阶段。通过我们的研发创新,将节约永磁材料10%以上,发电能力比传统设备提高20%。”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王海峰研究员骄傲地说。

这是赣江创新研究院加强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一个缩影。三年来,研究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按照“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产出”的原则,全力开展体系化、建制化的科学研究,稳步、高效推进研究院建设,奋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技术高地。

通过持之以恒的科研攻关,基础研究硕果不断涌现。在国内外首创含磷羧酸萃取分离钇工艺,为中高丰度元素钇资源的工业分离提供新的技术方案,实现从跟踪为主向并跑和领跑的突破性转变;成功研发满足柴油车国六标准的高性能尾气催化剂,实现对国外技术和专利壁垒的突破……

一项项沉甸甸的科研成果,见证着科研人员扎根革命老区,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让这项科研成果服务整个行业,将带来颠覆性变革。”谈起高性能再生永磁材料成果研发和转化过程,研究院材料与物理研究所马强副研究员颇为自豪,“以往,退役永磁材料及加工废料的方法成本高、流程长、能耗大。我们研发团队率先提出‘短流程混合再生’的新研究思路,夜以继日扑在实验室,成功突破再生永磁材料高性能化的技术瓶颈,并帮助企业建成年产3000吨再生永磁材料生产线。”

为助力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马强和研发团队还把实验室搬到生产车间,解决生产线上遇到的各类问题。研发团队白天在车间紧盯生产指标和工艺参数,晚上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生产线跑顺了,企业更有信心了,决定扩大产能。目前,年产5000吨高性能再生永磁材料成果转化项目已启动建设,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我们将推动该项技术完全成熟,逐步推广至整个行业,助力矿产资源绿色高效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马强兴奋地说。

“作为奋战在关键矿产资源科研战线上的研究人员,我们将坚守科研一线,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促进革命老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科技引擎。”齐涛笃定地说。(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


(责编:罗娜、毛思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