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动,科大讯飞发布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06:28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使命。当前,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相关课程建设与应用普及落地,但也面临着专业教师、教学资源匮乏,以及评价难等众多挑战。

3月9日,科大讯飞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方案以课程标准为纲领、实验教学为核心、星火认知大模型技术为支撑,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信息科技教育新模式探索,旨在解决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评难题。

科大讯飞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在致辞中表示,认知大模型掀起通用人工智能的全新热潮,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合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势在必行。

理论指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任务》为主题,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介绍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教育发展战略。他强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时不我待”,要通过人工智能改变学、改变教、改变师生交互、改变教育治理,激发新质生产力。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指出,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人才的必备素养,信息科技课程是培育数字素养的关键性基础课程。他从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创新路径及评价改革方向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展开,并提出根据信息科技课程“科”与“技”并重的特点,改造教育环境,重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

“人工智能+”行动,信息科技教育专属方案发布

在信息科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加什么、怎么加、如何助力教、学、评高效开展?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总经理刘国飞发布了“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基于教学平台、授课终端、实验教具一体化的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搭载各类软硬件设备,帮助老师轻松开好一节信息科技课。在备课环节,提供体系化课程资源,如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说课视频、虚拟实验等,帮助老师轻松备课;在授课环节,为老师打造一套信息科技教学评管一体化工具,支持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场景,帮助老师轻松课堂管理,高效课堂互动,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在评价环节,星火编程助手可以实现编程任务一键批改并给予个性化指导,此外,基于伴随式数据采集,还可以帮助老师智能生成学生学期评价。

据了解,该解决方案已经在安徽、湖北、四川、广东等地39所学校进行规模化试点,覆盖178位信息科技教师,16300名学生。试点监测数据显示,老师降低了63%的备课时长、90%的编程批改时间,提升了75%的学期评价效率和51%的学生课程兴趣,真正做到易教乐学。

探索实践,开启信息科技教育新篇章

发布会上,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钰分享了《区域特色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他介绍,早在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课改,合肥市就开始了课程改革探索实践,基于合肥市国家级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合肥市区域STEAM教育教学实验,逐步建立专业化骨干教师团队进行课程研究与推进,提炼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并汇聚了一定规模的优秀课例资源。

广州黄埔区教育研究院信息与数据中心主任杨振兴专题分享了《信息科技课程资源建设及策略》。黄埔区是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的实验区,通过科研引领,完善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4个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6条逻辑主线,遴选学科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鑫燚分享了《优质资源共享与信息科技教育实践探索》。他提到,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信息科技课程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四川通过发挥联盟作用进行抱团取暖,整合各方资源以完善供给,改变教学范式开展课堂革命,瞄准实践性知识强化教师培训等方式开展信息科技教育,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信息科技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起到关键作用。从真实需求出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优势,科大讯飞推出“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为信息科技学科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创新数字人才培养,让更多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面向未来。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