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像时代,光学摄影会像胶卷一样消失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05:03

当地时间2月29日,在经历了四天的展览后,MWC24终于落下了帷幕。专注AI硬科技的雷科技派出的官方报道团对这届展会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相关报道我们已整理成“MWC·现场”合集,欢迎在雷科技官网/微信点击查看。

相比前几年,今年的MWC参展厂商更多,来到现场的媒体和观众也是成倍的增长,可以说是近几年最热闹的一届MWC。

WechatIMG6564.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在连续观展四天后,小雷(ID:Leitech)发现AI、硬件、半导体以及移动通信都是本届MWC的重点,其中AI是绝对主角,你几乎在可以在任何一个展馆中的小摊位上看到它的身影,还有不少展台就是以AI为核心。

摄影是AI的主力应用场景,在本届MWC上我们也看到不少AI影像的技术方案和落地应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AI到底能给摄影带来什么。

配置不够,AI来凑

近年来旗舰手机狂卷影像,硬件配置是此前竞争的重点:

第一阶段是卷传感器,不断追求更大尺寸的主摄像头传感器,直至一英寸大小的传感器成为高端影像手机的标准配置;

第二阶段是卷镜头焦距,手机厂商日益注重扩展镜头的焦段范围,从超广角到长焦,进而实现10倍乃至更多倍的超长焦拍摄,同时加入2X和3X等中焦段,以实现光学焦段接力。

5e0cf6e73c864f199c30fc62cc1d7d5f.png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不难理解厂商们为何孜孜不倦地追求影像硬件配置:硬件是拍出一张好照片的基础,只有更强的硬件才会拥有更好的画质、更高的进光量以及更丰富的细节。不过,AI算法的出现打破了这个限制,它让手机不必过于硬件,同时可更大程度释放硬件威力。

这两年崛起的新品类“中端机”就是AI影像的受益者。

受限于成本考量,中端机本就不会拥有实力超群的影像传感器或者多焦段镜头。过去购买三千元价位段手机的用户在拍摄方面的体验,是算不上好的,这也是当今中端手机和旗舰手机之前最大的区别。但这并不是中端机用户不care影像水平,只是在经济考量下,他们让渡自己更低频使用的影像表现,以换取性能等关键体验点。

如今,AI影像似乎可以弥补硬件缺陷,哪怕是中端甚至低端机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影像体验,在MWC24刷出满满存在感的传音视图证明这一点。

WechatIMG6541.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作为“非洲之王”,传音是一家实打实的做中端以及入门产品的品牌,目标客户更加注重价格和质量,而非影像,你也很难把这么一家企业和AI影像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MWC24期间,传音在一场技术发布会上分享,在AI技术的加持下,传音的新产品支持使用生成式AI为人像拍摄增加更多的细节,甚至还是目前业界唯一一家覆盖全部人种的肤色色板和智能肤色识别算法等技术的厂商(主攻海外市场这样的能力至关重要)。另外传音还首发了4K30FPS级别的全场景AI降噪HDR视频拍摄功能。

WechatIMG6563.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单看硬件,传音这款CAMON 30 Premier的相机配置跟高端「毫不沾边」,IMX890 Ultra(IMX766变种)主摄+5000万超广角+5000万潜望长焦的三摄方案,整体可能就是国内两千元价位段的水准,绝对算不上是什么影像旗舰。但它的AI影像表现还是让小雷吃了一惊,得益于独立的「Pre-ISP」芯片提供的算力,CAMON 30 Premier的暗光表现远超小雷预期,这便是AI给中端手机影像带来的提升。关于传音在MWC24的整体表现,雷科技已在另外的文章中深入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在影像这一日益重要的场景上,AI可弥补硬件短板和释放硬件性能,实现更好的影像内容输出。

手机进入AI影像时代

自诞生以来,手机摄影走的就是软硬件结合的路,硬件与算法相辅相成。和专业相机相比,手机摄像头传感器面积小、镜片透光性差、宽容度不强等因素是绝对无法拍出接近专业相机的效果,这些缺陷一直在被算法修复、弥补和优化。

支撑手机影像的算法优化,最初只是软件调优,后来是深度学习,如今是大模型AI。前些年的手机影像算法比较简单暴力,效果是好了,但总给人一种「数码味」,跟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场景完全不同。

从2023年开始,手机影像算法进入到新阶段,除厂商自己积累多年的相机算法外,它们纷纷引入徕卡、哈苏、蔡司等外援来调教软硬件,同时不约而同地将AI融入其中。以「AI+算法」为特征的计算摄影已成为手机影像能力的新大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I本身在不断进步,前些年的美颜更多是深度学习AI技术,给到用户的照片美颜感、塑料感、磨皮感、网红感十足,虽然已经可以给月亮加上环形山,但在真正的摄影爱好者看来这着实有些不专业甚至很无趣。在大模型技术爆发后,类似于Sora这样的应用已表明AI(更准确说法是AGI)具备强大的现实世界理解与模拟能力,当AI都能自己创作精美的照片和视频时,对手机影像的处理更像是小菜一碟,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手机的AI影像处理水平迎来了一次质变。

WechatIMG6561.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在本届MWC上,AI影像成为仅次于AI办公的热门场景,小雷看到非常多以AI为特性甚至是重要卖点的摄影功能,它们有的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手机厂商,也有不少第一次前来参展的小影像厂商。

在高通展台上,高通展示的AI影像产品就包括刚刚发布的小米14 Ultra。工作人员曾给小雷展示过小米14 Ultra在影像方面的AI表现,除了传统的用AI去弥补照片中的缺陷(涂抹严重、噪点多)外,小米14 Ultra还能利用AI的能力对拍摄后的图片进行进一步调整修改,例如去掉照片中多余的人群、建筑物、线条等一系列遮挡物;又或者拓展照片的背景,让照片更具冲击力等等。

IMG_5826.2024-02-29 18_51_55.gif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你可以将小米14 Ultra的这部分AI能力理解为传统的「后期处理工作」,只不过在时间和效率上是远超手动调节的,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门槛:大部分用户不会PS等专业后期工具,但每一个人都会用手机拍照。

除了小米,本届MWC上,几乎所有的手机都跟AI影像扯上了关系,像三星S24系列能直接实现AI 修图、荣耀Magic6 Pro依靠AI获得极强的抓拍能力、努比亚第二代裸眼3D平板依靠AI将2D图片转换成更具立体感的3D图片。

AI在手机影像上的应用已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场景匹配算法去“美化图片”,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让一张照片变得更独一无二,可对整张照片进行修改甚至凭空生成某些细节。可以说,AI大模型+手机AI计算能力+手机影像系统的组合,极大拓展了手机影像的边界,大幅提高创作空间进而彻底释放用户的想象力,让每个人都能变为相对更专业的摄影师。

AI影像也大幅增加了手机摄影的可玩性。AI消除、AI填充、AI扩展只是前菜,未来,AI算法和手机影像的结合将带来成百上千种新组合玩法——比如AI数字人、AI表情包、AI短视频、AI跨时空合影等等。

DSCF0788.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雷科技认为,2024年,手机影像将从计算摄影时代全面切换到AI摄影时代。

光学摄影会迎来胶卷一样的命运吗?

AI让手机影像实现质变,甚至在挑战光学上的限制,但这也让小雷有些疑惑,如今的AI影像处理,是否会显得如今的各种光学方案和镜头成了「笑话」?

WechatIMG6565.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摄制)

小雷之前在做小米14 Ultra的评测时,曾体验过用AI来解决超长焦端的画面涂抹感,它的表现远超小雷的预期,如果不是水印底下的焦段参数,恐怕很多人都不会相信这是由720mm焦段所拍摄的照片,要知道市面上能够达到720mm焦段的镜头少之又少,且体积和价格都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

4e116a1657f1429eb9bceffff6e4ff9c.jpg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熟悉手机行业的小伙伴应该记得,2023年OPPO提出了「暗光长焦」概念,顾名思义,就是让原本底和光圈都偏小的长焦镜头,可在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拍出好照片,OPPO表示投入了上亿元和大量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新技术。

如今,我们甚至不需要自己操作,只要用AI对照片进行降噪和提亮,这是不是显得OPPO之前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呢?难道说之后的手机影像都不用再大费周章地去研发新硬件新技术,只需要进一步提升AI影像能力就足够了?智能手机与数码相机彻底消灭了交卷并让柯达轰然倒下,光学摄影会重蹈覆辙吗?

以上的答案都是:否。

AI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它确实能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我们的工作。就摄影来说,

一方面,哪怕如今AI能实时生成一张甚至一堆普通人一辈子都拍不出来的「美图」,但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经过构思、取景、拍摄、后期等方法来完成,其中的思想内涵是目前的AI不可能具备的。

虽然有尝试用AI进行艺术创作的,虽然AI也会有“智能涌现”下的意外惊喜,但它们不具备人类文明的根本以及背后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另一方面,在AI影像中,算法发挥威力的前提是硬件足够强大,传感器与镜头等组成的光学方案决定了手机得到什么基础内容,这是一切的基石。如果没有光学,AI影像就成了AI生成。

AI影像与光学影像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AI算法主导的影像时代来临,一定会有更多厂商基于算法需要去反向定制影像芯片甚至传感器等硬件,进而达成软硬件、传感器与AI算法的全链路协同,推动影像的功耗、效果到达新的水平,进而不断缩小与微单甚至单反的差距。

AI摄影也有副作用,全世界需严阵以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I影像导致的“副作用”同样值得严阵以待,AI生成的照片,以及AI协助生成的照片足以以假乱真,这会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形成冲击,因为:“有图,不一定有真相”。比如有人会将AI照片拿来作为司法证据,比如有人会用AI照片来恶搞诋毁他人,再比如会有人用AI视频+音频+图片来进行诈骗。在微博“小作文”盛行的今天,如果有人用“小作文+AI照片”来让一个人社死,似乎一下变得容易了许多。

手机厂商们当然明白AI算法可能导致的“真假难辨”问题,小米在发布会上就表示所有通过AI进行处理或创作的图片,都会打上一组隐形的水印「该图片由AI处理」以证明这并不是一张真实的照片。然而要确保人们“正确”使用AI工具,只靠厂商努力远远不够,全社会都应该严阵以待,法律法规与甄别能力都需配套升级。

在MWC24上,雷科技看到了AI在手机影像上的巨大进步,手机影像专业化和工业化已不再是概念。AI让手机摄影变得更简单和有趣,每个人都可以简单地进行更专业的摄影,通过滤镜、模版、消除、美化等AI影像能力获得更好的照片和视频。然而不论AI影像如何发展,不论AI照片如何逼真,不论AI作品如何精美,我们都不会忘记摄影记录时光、体验光影、镌刻瞬间和收藏世界的本质,个中价值与趣味,唯有人类知晓。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