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3年,电子产品会是什么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6 03:11

2053年的个人电子产品会是什么样子?经过长达三十年的演进和积累,我们在此大胆做出猜想。通过对行业分析师、研究人员、产品设计师和计算专家的调查咨询,我们认为,未来的工具形态不仅由底层技术决定(包括电池、材料、处理器、人工智能等),更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电视

未来的屏幕将无处不在。无论是掌上屏幕,自动驾驶汽车上的中控屏幕还是嵌入街道标识中的屏幕,想当年人类还需要亲手驾驶汽车时,这些屏幕就在帮助我们了解该在哪里掉头、倒车。而随着时间快进到2053年,电视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形态。如今的显示硬件更加令人惊叹——更轻薄、更明亮,甚至能像杂志一样卷起,而且生产成本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换句话说,现在的屏幕已经几乎免费。只要注册亚马逊广告支持的DisneyCharter、Shopify、WarnerBros或者Discovery+之类的流媒体服务,订阅用户就能免费获得一套显示终端。在禁令之后,TikTok的美国资产已经归Discovery+所有。另外,售价640美元的Apple Vision Pro XX耳机用户也可以免费获得同捆装Apple TV显示屏。

由于屏幕数量如此之多,屏间联动也开始成为主流,每个屏幕都能同时接入来自两块甚至多块屏幕的视听信息。设计师兼作家Erika Hall所预言的“我们自有设备与个人内容的特定组合”也由此成为现实。

而在2023年观看过Imax版本《奥本海默》电影而大受震撼的小朋友们,则在努力开发更具突破性的透明屏幕字幕技术——之所以需要字幕的加持,是因为2053年的声音播放效果仍然糟糕。著名产品设计师兼iPod发明者Tony Fadell曾提出:“唯一需要解决的硬件问题,就是音频!更小、更轻薄的屏幕,与音频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快想办法,三星!”三星也在努力拿出靠谱的解决方案,计划在2053年的CES大展上推出一款新型四D立体声条形音箱,但只支持与4D电视捆绑销售。

手机

很多朋友看着自己口袋里的手机,可能觉得这东西实在没什么可继续进化的了。但先别妄下断言: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司CEO Neil Shah的说法,2053年的智能手机将再次迎来颠覆。它将被嵌入耳机、人类的耳蜗甚至是大脑当中。在Shah看来,“它将拥有生成和认知AI功能,能够学习我们的习惯并预测我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无缝接入办公室或者路上的环境设备,并进一步降低不同设备之间的切换门槛。整个使用过程愈发丝滑顺畅。”

手机上由AI驱动的袖珍虚拟助手将预测我们的需求:当我们踏上自动驶来的机器人出租车时,它会根据我们的心情播放乐曲列表,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我们睽违已久的个性化设备。也就是说,我们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物理交互将大大减少。相较于过去整天盯着手机的状态,如今我们将很少需要直接点击、滑动或者发出语音命令。哪怕在需要屏幕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再单纯依赖玻璃面板,而是采用更时髦的设计——比如可以卷起来收缩成手掌般大小的触摸显示屏。

制造业也需要转型,以满足这个愈发不平等、资源稀缺且浪费严重的世界提出的消费需求。Fairphone公司联合创始人Miquel Ballester正在努力建立从始至终完全可追溯的供应链,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赚取生活所需。有些朋友可能觉得这是白日做梦?但愿不是。他还对可溶于水的溶解性印刷电路板的潜力感到兴奋,“届时每种组件都能轻松拆分和回收。”想法很酷,就是不知道这样的设计对于设备的IPX防水等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健康与运动追踪

说起未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司美格鲁肽类药物已经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苗条身材,借此将大部分疾病扼杀在摇篮当中。但真正强健的体魄仍离不开体育锻炼。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53年,大家最喜爱的Peloton教练的数字孪生将在全球范围内同步组织训练课程,并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目标和需求提供定制化训练方案。位置感知超带宽芯片的功能要比当前iPhone用于探测周遭AirTags的芯片强大整整一个数量级,能够对嵌入在排汗运动服中微型传感器的运动进行精确跟踪,借此监管你的实际姿态。

智能手表仍是流行和时尚的代表,但现在更加关注广泛的健康状况,而不像过去那样简单计数。这类设备现在可以更准确地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和心率,并将这些新型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输入设备上的AI分析引擎,借此将任何异常状况同家庭成员的历史和实时健康数据关联起来。

曾在Scripps及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流行病学家Jennifer Radin表示,之前的设备在数据收集方面缺乏细节。而到2053年,世界上将充斥着廉价且无处不在的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能告诉我们何时患病,更能利用数百万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建立起不同社区的精细健康模型,预测病毒传播和过敏原,并跟踪社会规模的健康变化趋势。Radin解释称:“希望这能让每个人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把握社区中可能发生的疫情或者不断变化的环境带来的影响。”

每当这位小小的虚拟AI医生发现用户需要佩戴口罩、预约远程医疗服务或者请求无人机送药时,所有屏幕和设备都会发出警报。而在面对更严重的疾病诊疗需求时,也希望AI能表现出更加体贴入微的护理态度。

灾难生存

2053年的世界也许跟当下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更加破晓。森林被野火熏黑,河流被排放弄脏,天空被烟雾遮蔽,海洋也被气候变暖引发的生物圈扩散搅起泡沫。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必须减缓对于这颗蔚蓝行星的滥用、以技术手段尽可能恢复自己的家园生态。可穿戴空气质量监测器将提醒我们是否存在颗粒尘、一氧化碳、霉菌孢子和COVID-51等病原体。我们的移动设备可以扫描要吃的食物中是否含有塑料微粒和其他潜在毒素。空气过滤口罩将更加轻薄、透气,并凭借抗菌聚酯材料的进步而实现无限重复使用。

得克萨斯A&M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教授、机器人辅助与救援中心联系创始人Robin Murphy设想,未来即使是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也将在技术的作用下变得不那么致命或者具有破坏性。在她看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自主机器人。消防无人机能够全天候追踪火势,并在高风险区域投放阻燃剂。成群结队的小型机器人将蜿蜒穿废墟,寻找被困的幸存者。水上机器人能够在此前设备无法准确研究的江河支流中航行,为AI增强的灌水预测模型收集数据。而这样的模型可以提醒身处河边的居民何时需要提前疏散。Murphy表示,“未来的世界也许将灾难频发,但不再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当然,这些技术并不会取代人类主导的救援工作,只是对应急人员的努力做出补充。仍然会由人类决定应该优先向谁提供帮助,以及在哪里集中食物和饮用水资源。也许要再等上个三十年,也就是2083年,机器才能全面接管这些任务。

耳机

到2053年,包耳式耳机的人气将大幅下降。材料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小巧、重量更轻且更加舒适的新设计。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耳机能够完美贴合用户耳廓。虽然2023年就出现了能够适配外耳道形态的耳机,但在三十年之后,对耳廓和耳道进行准确快速测绘已经不是难事,我们能够以立等可取的方式拿到专为自己打造的3D打印耳机。它们柔若无物、佩戴舒适,从此耳机使用不再是任何负担。

电池技术的进步也必然会在耳机当中有所体现,正如同在汽车和其他设备中的应用一样。通过收集用户的运动散热和正常体温,电池的续航寿命会不断延长。无线技术的改进也将以更稳定、更可靠的方式传输极其复杂、包含丰富信息的数据,而不仅仅是音频。当然,耳机输出的音频也将拥有更强大的保真度和沉浸感,这一切都将让如今最好的耳机听起来就像蒙了层塑料纸的廉价垃圾。

2053年的入耳式耳机也不只是发声设备,同时将承担目前需要由手机承载的许多任务,充当门户、助手和应用运行平台。未来,拨打电话、即时翻译多语言对话、控制智能家居等各类操作都不再需要屏幕,只需点击或下达语音命令即可。耳机也将具备支撑起个人操作系统的必要算力,进一步模糊音频配件和移动通信器之间的界限。如果单纯从使用场景的角度来看,未来的耳机将与衣服和住所那样,成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汽车

人们为什么总是盼着搞出能飞在天上的汽车?因为凭虚御风一直是人类的理想,而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直升机就是前进天空的一次重要尝试。时间来到现代,电动汽车给汽车行业带来了自出现以来的最大变革,不过接下来这三十年间发展恐怕不会那么激进。更好的电池?当然要有。自动驾驶?很有可能。增强现实的前挡风玻璃?WayRay等不少厂商都在努力开发。汽车保有量下降?这也将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电动汽车充电公司Pod Point的CEO、日产汽车前首席运营官Andy Palmer来说,电池将成为下一个重大但又缺乏激情的进步。“未来电池的能量密度会更高,意味着续航里程更长。我们会看到电池充电方式的不断变化——可能会支持无线充电,而且速度更快。”而且在Palmer看来,关于更加环保的燃料,氢燃料应该值得关注,但前提是克服其在储存和生产方面的诸多挑战。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十年间L5级自动驾驶终将实现——意味着没有方向盘的汽车将成为常态。

2023年,拥有汽车仍然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但未来移动即服务(MaaS)将颠覆这一观念,特别是在大型城市当中。Palmer解释称,“按需出行将变得司空见惯,汽车也将能够响应用户的远程召唤。但在广大乡村地区,人们的用车习惯恐怕跟过去不会有太大区别。”Counterpoint高级汽车分析师Soumen Mandal也认为,按次付费的订阅、拼车和网约车将占据主导地位,而微型汽车出行将猛增,新车销售则因此停滞不前。当然,机器人出租车会为愿意付费的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组件选择:舱内视频流、升级的AR信息、先进的安全功能甚至是定制香氛等等。

由此带来的最大转变将体现在社会层面。过去二十年来,有三项惊人统计数据一直没有改变过:汽车的平均单日行程里程不足30英里;每辆汽车平均只容纳1.4人,导致典型的五座车显得庞大而笨重;汽车在高达95%的时间里被白白闲置。也就是说,如今的汽车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巨大的变化必将成为现实。更大胆地猜想,未来飞行汽车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也真心希望人类能够告别疲惫且枯燥的驾驶工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