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走进高新区,记者跟随采访团进行实地采访,探访高新区企业节能减排“黑科技”。
走进蚌埠凯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光伏新能源玻璃智能装备制造基地,一座颇具艺术和科技感的红黑色玻璃厂房映入眼帘。据介绍,该厂房专门用于光伏新能源智能生产线装备的加工和装配。新项目建设占地面积19316平方米,其中生产面积17000平方米,拥有年产15条新能源玻璃智能生产线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能力。
“新厂房不仅可以用来生产光伏新能源玻璃智能产线的装备,还可以用来发电,厂房屋顶及车间西、南立面采用黑色铜铟镓硒发电玻璃,车间东立面一部分使用黑色铜铟镓硒,一部分使用红色碲化镉发电玻璃。”蚌埠凯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职说,项目投资1500余万元,光伏电站项目年均发电量17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64吨,年可节约电费150万元。
企业的“黑科技”不仅应用于生产前的节能减排,还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今年7月以来,蚌埠黄山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响应国家“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理念,在高新区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把印刷车间现有的废气冷凝处理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转轮加蓄热式氧化燃烧(RTO),提升废气治理能力。项目总投资约400万元,新系统投运后,公司环保绩效分级可以从C级升级到B级,同时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蚌埠黄山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道松说:“这个项目主要是以燃烧的方式来处理废气,另一方面,我们对处理废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使废气进一步转化成蒸气,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产中,进一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持续监督下,高新区坚持科学治理,全面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机制建设和执法监管,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推动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张自伟介绍,截至目前,该区PM2.5均值为37微克每立方米,优于年度考核标准,完成2条农村黑臭水体年度治理任务,新建成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完成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蚌报融媒体记者 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