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成都开幕。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宇飞,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弛出席高级别全体会议并致辞,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陈华宁出席会议。高级别全体会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主持。
吴孔明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在放权赋权、收益分配、人员兼职、税收优惠等方面持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促进成果转化的政策,各级农业部门和科教机构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从公益性和市场化两个方面,建机制、拓渠道,多途径加强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吴孔明强调,中国农科院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四个面向”,瞄准农业强国建设,围绕主责主业,着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聚力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服务,推动科技与农业产业有效结合,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他要求,一要围绕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特色农产品富民兴村的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跨研究所、跨领域组织开展技术配套研发、集成创新和转移转化。二要建立常态化稳产保供服务机制,组建覆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主要产业的科技支撑队伍,全方位、常态化支撑农业产业发展。三要积极参与我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提单产强化科技支撑。四要加强科企融合发展,发挥院所的资源、人才和科技优势,精准把脉企业需求,补齐弱势短板,不断完善科企协同研发机制。
此次大会以“农业强国科技驱动”为主题,采用“1+1+13”大会模式,即1场高级别全体会议,1场展会,13个专场活动。聚焦粮食安全与农机装备、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绿色农业与食品产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等领域,围绕科技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先进经验与模式等研讨交流、分享经验、共谋思路。
大会评选出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000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发布和展示。其中超强筋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44”,2022年实打亩产达808.6公斤,再次刷新我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绿色高产优质新品种大豆“中玉303”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高密组统一区域试验(5000株/亩),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中畜长白半番鸭”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年出栏量超过2000万只,在国内肥肝市场的占比迅速提高到40%左右,打破了半番鸭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大会邀请胡培松院士、周卫院士等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分别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与成果转化、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等主题作主旨报告。大会还设置了11个展区,旨在搭建具有“广泛性、引领性、务实性”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流、转移转化平台。在同期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教机构成果转化圆桌会议上,中国农科院联合全国34家高校、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共同发起并签署“以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倡议书。
据悉,中国农科院聚焦科技支撑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等主责主业,按照“举院办大事”的组织模式,联合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相关单位共同谋划组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生猪、肉牛、茶叶等15个产业专家团,实现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全覆盖,常态化、成建制、全天候服务稳产保供,为解决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提供科技支撑。高级别全体会议上,中国农科院领导、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领导分别为8个新成立的产业专家团依托单位举行授牌仪式,为团长颁发聘书,为工作站代表授牌。超过24个重大项目在大会现场进行成果转化和战略合作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亿元。
中国农科院机关相关部门和院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成果转化系统工作人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成都市各区县有关负责人及全国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单位领导专家近5万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