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在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黄金梨基地采摘。 受访者供图
记者 刘曌琼 通讯员 李刚 实习生 李若曦
在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黄金梨基地,一颗颗硕大的黄金梨压弯了树梢。
眼下,草坝村的黄金梨已进入采摘上市期。坡地上、大田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天摘了七八百斤梨,能卖1000多元。我家种了10亩梨。现在,每天都能接到不少订单。”8月21日,在黄金梨基地,草坝村村民刘建红按订单采摘黄金梨、过秤、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可别小瞧这梨,个个都有‘科技味道’。”刘建红说,“多亏有专家指导,咱村的梨才能有这么好的品质。”
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以前,村上一直种梨,但是产量不高、品质不佳。”草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介绍,2017年,在老支书刘开昌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想出路。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刘彦随院士及其团队在草坝村建立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示范基地,开启科技种植模式。
有了科技“加持”,草坝村黄金梨的品种和技术不断更新。如今,黄金梨已然披上有机的嫁衣,“朱鹮湖”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棵5年树龄的梨树产量可达300斤,至少能卖600元。每亩梨园的收入可达1万元。现在,草坝村全村梨园面积已达3800余亩,年产鲜果超8000吨。”刘煜华说,“小黄梨”成了“致富果”。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尝到科技甜头的草坝村村民,不光鼓了腰包,还更加坚定了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和优势,这些年,草坝村以建设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有机黑米的营养保健功效,以有机黑米为原料,酿造黑米酒和高档白酒,研发生产了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醋等深加工产品。2022年,“朱鹮湖有机黑米”荣获首届中科年货节最受欢迎优质地理产品称号。
黄金梨、菜籽油、黑米酒、黑米醋、果蔬脆片……如今,草坝村的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22年,草坝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万元,人均纯收入1.6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与农民双增收。
这两年,依托千亩梨园,草坝村开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每到采摘季,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依托专家团队提升产品附加值
“今年,我们种出了高约42厘米、宽约51厘米、长约60厘米,重达65公斤的茯苓。这株茯苓是目前收获的最大的茯苓。这一切都得益于科技的力量!”陕西省庆瑞丰食药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庆介绍。
杨新庆从事茯苓等食用菌种植多年,但因缺乏技术,产品品质、销量都一般。2020年,杨新庆开始和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岳田利团队合作。在该团队帮助下,杨新庆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专家团队力量,加强茯苓菌种选育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工作。
“仅开发的茯苓茶,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万元!”杨新庆说,以前,这是不敢想的事情。
缺技术、缺人才曾制约着产业发展和农村致富。为破解难题,近年来,洋县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坚持柔性引才的发展思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研发中心开展“揭榜挂帅”,实施创新攻关,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承载和成果转化能力,让更多群众尝到科技兴农兴业兴村的甜头,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上半年,洋县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6亿元,一个个科技成果正转化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现实生产力。
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
陕西洋县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曹福亮合作,破解了银杏叶提取物脱酸难题和银杏叶矮化技术;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产品科研团队合作,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研究选育出3个红薯新品种……
“科技范儿”更有“泥土气”,结出科技助农兴农累累硕果。
目前,洋县拥有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1家,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7个,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7个、“新双创”队伍14支,引进柔性科技人才38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通过秦创原发布揭榜挂帅科研项目7个,组建创新综合体3个。
以“科技产业带动、科技人才引领、科技服务支撑”为新起点,洋县不断加大政府牵线搭桥和政策助力力度,引导企业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工程技术中心,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全年计划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以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登记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
“为吸引更多高质量科研人才深入农村干事创业,我们将依托政府组合式税费支持与营商环境支持,继续加大企业助农财政补贴与涉农优惠力度,最大限度创新高效生产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洋县县长张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