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9-01 1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当前,我国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内外发展环境条件不断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六个分专题之一,得到常委和委员们的广泛关注。不仅多篇大会发言聚焦于此,与会人员还通过联动协商、小组讨论等方式,围绕“新型”“体制”“关键核心”等关键词热烈研讨、深入交流,共谋深化改革、聚力攻关之策。

本次常委会会议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报告中提到了“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他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重要部署,加强中共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本轮机构改革中,科技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这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通常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借助超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团队协作,也需要高效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机制。当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超出了现有运行体制的能力范围,或现有运行体制的组织分工可能导致联合攻关的效率低下时,就需要超越现行组织体系,设立重要机构在更大范围内动员和协调资源,实现协调跨部门的决策和领导系统集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环境和任务不断变化,科技管理体制也经历了从举国体制到市场化改革、再到新型举国体制的转变。

什么是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和变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高鸿钧认为,变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攻关目标导向有变化,由保障国家安全为主转化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权利并重;政府作用有变化,既强调中央集中领导和统筹协调,也注重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组织模式有变化,既强调政府机构有效参与,也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资源配置方式有变化,既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发展环境和条件也有变化,既有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又有显著增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创新发展面临日益高企的技术壁垒和某些国家的“全方位遏制打压”,迫切需要完善举国体制模式,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好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和平等发展权利。

全国政协常委、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认为,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要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组织者的作用。健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的重大任务统筹决策体系,做好重大科技任务的顶层设计、谋划和实施,用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战略抓手,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列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提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新型举国体制,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要素的作用,变“集中”为“集成”,“统一规划、集成力量”办大事。

“应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大幅度减少对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同时,调整科技评价导向,坚决停止以论文作为一切科技工作评价导向的做法,对不同工作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王宏广说。

张雨东还提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定性”问题。“什么样的技术才称得上是关键核心?在我看来,关键核心技术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战略需求、关乎发展全局的技术,影响国家生死存亡。我们要依据这些关键要素来梳理和确定关键核心技术的范围,既要考虑补短板,又要聚焦谋未来。”

“工业软件就是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赖明建议,高度重视工业软件的极端重要性,集合精锐力量、集中宝贵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研发,优化工业软件专项发展规划,制定工业软件发展“施工图”,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加速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和国产化进程。

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看来,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种业振兴的核心。“应建设能够代表世界前沿水平的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的科研团队在不同的区域共享育种材料和信息资源,围绕更高的目标共克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提供生物育种前沿性、基础性软硬件支撑。”

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松宁关注的是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问题。他建议坚持标准引领,以筑牢竞争力为目标构建标准体系;发挥体制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面向产业发展,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标志夯实核心能力;坚持开放共享,以卫星互联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攻关什么”健全任务生成机制,围绕“谁来攻关”配置战略人才力量、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任务,围绕“如何攻关”完善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攻关机制,围绕“攻关成效”强化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围绕“攻关安全”做好创新资源战略备份……

常委和委员们思考着、争论着,共识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通过构建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组织效率,形成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凝聚力,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01日   第 01 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