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走进“中国皂刺之乡”——嵩县九皋镇,山野里铺盖着绿色的夏妆,起伏的丘陵沟坎之间,万亩皂角基地满眼葱郁。
入夏以来,走进“中国皂刺之乡”——嵩县九皋镇,山野里铺盖着绿色的夏妆,起伏的丘陵沟坎之间,万亩皂角基地满眼葱郁。
“咱们的皂刺虽然扎手,却很值钱”在嵩县九皋镇豫博皂角协会交易市场,53岁的郭绍波正在和工人们忙碌着加皂角刺。作为嵩县豫博皂角产业协会理事长、皂角产业的领头人郭绍波,于2015年返乡创业,靠着他手中的“刺头宝贝”,带动当地1000余户群众脱贫致富。
嵩县九皋镇有2.5万人,占地面积94平方公里,多为石质浅山区,因历史上曾经是火山活动区域,有火山灰堆积物形成的“馒头山”近千座,可耕地2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加上交通不便、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的自然特征,使得九皋的发展路上充满坎坷。
改革开放后,九皋青壮年外出做生意,在收废品、“换小货”过程中,发现采集加工销售皂角刺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于是尝试“小货换皂刺”,采集零星树木皂刺,拉回九皋镇区进行加工出售,使得九皋镇逐渐成为皂刺种植、采收、加工市场。
如何将皂角刺从前期的育苗、种植到后期的加工、销售统一规范起来,把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小生产变成规模化大生产,满足大市场的需求?“在嵩县科协的帮助下,九皋镇成立嵩县豫博皂角产业协会,将本地种植户、购销户、土专家吸纳为会员,郭绍波被推选为协会理事长。2016年,协会将“嵩县皂角刺”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随后,“嵩县皂角刺”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嵩县皂角刺”品牌打响。
为了掌握皂角产业科技发展的“芯片”,嵩县狠抓协会规范化建设,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保证人才需求。协会流转土地400余亩,建成示范基地,培育新品种,研发改良种植、嫁接技术,先后获得皂角刺育苗、嫁接、采收等13项新型专利,培育出“硕刺皂荚”“密刺皂荚”及“嵩刺1号”“嵩刺2号”“嵩刺3号”“九皋天丁”等优质品种。协会为群众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等服务,直接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形成集基地种植、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购销贸易于一体的实体产业链条经营模式。
通过示范引领,九皋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皂角树5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8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皂角刺集散地,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年销售量占全国的75%以上,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科技创新如何赋能?我们的做法是,发展一个协会、创办一个实体、服务一方农民,以协会为引领,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科技+乡村振兴’大文章。”嵩县科协主席王红艳深有感触地说。(张铭望 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