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次见到最早的日本人书写“日本国”墓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05:49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唐代中日关系史、遣唐使、中日书法史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获得填补空白的全新史料。曾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两度到访唐朝的日本留学生、遣唐使“朝臣备”(吉备朝臣真备)亲笔所书墓志铭由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发现并进行系统性研究。


12月25日,由深圳市文物局业务指导,文物出版社、深圳望野博物馆、松山湖望野博物馆(筹)联合的《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新书发布暨学术成果公告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及日本唐代史、书道史、中西交通史、东亚史、遣唐使、佛教史等诸多领域学者汇聚一堂,一同见证这一全新史料的公布。阎焰研究专著《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也正式由文物出版社于日前出版。


记者从当天的活动上获悉,此墓志的主人为唐玄宗开元年间主管外国留学生及外事接待等事务的官署“鸿胪寺”的从六品上官员“丞”(相当于今日外交部的“办公厅官员”)李训。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六月,病故于洛阳。

李训有唐代皇室血统,家世高门,父亲李元恭为大理寺少卿、吏部侍郎。

墓志由秘书丞“褚思光”撰文,“日本国朝臣备”手书。


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历经6年的甄别、梳理、研究、考证。以2000年陕西眉县长兴砖厂流散发现,现收藏于碑林博物馆的“李训妻王氏墓志”。2004年西安流散发现,现收藏于西北大学博物馆的日本人“井真成墓志”。洛阳流散(原石不知所踪)“萧氏妻(李元恭女、李训姐)墓志”。洛阳出土,流失海外“杜嗣先”墓志(原石不知所踪),进行关联排序。并以日本古代文献及中国历年发现墓志及存世中古文本的对勘和梳理,确认“日本国朝臣备”的“朝臣备”就日本奈良时代的“吉备朝臣真备(694-775)”在唐朝留学期间的名字。

这本《日本国朝臣备书丹 褚思光撰文 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共计5万字,配图15张,装帧精美。本书研究涉及了墓主人李训的生平家世、父辈信息、就职经历、社会交游,以及盛唐高宗、武后、玄宗间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对墓志撰文秘书丞褚思光信息进行的细致剥离,深度挖掘;以及最重要的“日本国朝臣备(下道朝臣真备→吉备朝臣真备)书”的深入思考,在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为根本基础的核心史料上进行梳理研究。对于“日本”国号,遣唐使入华,日本留学生在唐状况,日本人书道成就,唐时中日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探寻,获得了清晰的解释。


文物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张自成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现为目前中日两国涉及遣唐使等级最高的实物资料,也是唯一存世的奈良时代遣唐使朝臣备本人所题的珍贵资料。他说:“墓志的发现填补了中日关系史、中日书法史、遣唐使、日本史的重要空白,为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史料。”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高度评价此次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意义。他表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中日关系是重头,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但遗憾的是存世实物材料太少一直进展并不多。相信此次望野博物馆阎焰馆长发现的朝臣备手书李训墓志,可为相关研究增添新的素材,促进中日文化学术的交流”。荣教授还指出,“唐朝的外交官让日本国的使者来写墓志,这在今天是让人诧异的事,而在唐朝看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分,这让人们从中看到唐朝的国际性和开放的胸怀。都城长安是一座汇聚了亚洲各国精英的城市,不仅物质文化丰富,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汇集地。朝臣备的名字不仅是雕刻在35公分见方李训墓志上的文字,也将永远镌刻在中日文化交流的丰碑上。”


东北亚历史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拜根兴对此墓志的发现也表示高度关注,并提示此墓志早在2007年其就有所耳闻,以为传说。这一出现时间信息,为此墓志最早的流散状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旁证了解。并从李训夫人墓志中涉及从新罗和尚习法的信息,提到了李训家庭独特的国际关系圈情谊。同时他认为李训墓志的发现将可以更进一步扩展东北亚史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视角。

来自日本的唐史研究专家,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长、客员研究员,东洋文库研究员气贺泽保规回忆起自己是在2018年11月第一次以“颤抖的心情”在深圳望野博物馆接触到墓志原石的。他指出,阎焰这次发现的是日本人所写“日本国”国名中,历史最为久远的字迹。吉备真备回国后虽然位居朝廷高位,但因奈良时代过于久远,日本国内并没有保留下任何他的笔迹,此次发现无疑填补了多项空白,而他最为看重的要点之一,那就是此次发现使得遣唐使研究可以超越物证研究,转而进一步从书法文化、个人修养等无形文化的视角进行深挖,而这样的视角对于当下如何加深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无疑也有着现实意义。他还表示,刚刚经历大灾的日本冈山县仓敷地区的吉备真备家乡的人们如果知道了这个信息,一定会非常高兴。他希望这一消息可以鼓舞当地的灾后重建。


深圳望野博物馆阎焰馆长表示,就此历时数年的“朝臣备”研究成果的公布,将为唐史研究翻开全新的一页。“朝臣备(吉备朝臣真备)书丹鸿胪寺丞李训墓志的发现,无疑是遣唐使、日本史、中日关系史及中日书法史研究的空前所获 。”

另据阎焰介绍,该“李训墓志”和所有其他数方非常珍贵的涉及唐代及东亚史极其重要的“李训妻”、“祢军”、“井真成”、“杜嗣先”(原石流散海外无踪)等墓志一样都是社会流散品征集,而并非科学考古发掘,令人深为遗憾。由此可知文物保护工作之重要和艰巨,同时呼吁各级相关单位要尽力扩大社会流散文物的国家保护,不要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因为流散而遭遇二次破坏和灭失。


就此“李训墓志”征集品,深圳望野博物馆已向深圳市、广东省文物主管单位申报,并经专家组鉴定,正式备案登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得到妥善保护,也将更便利于后续学者们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北京12月25日该新闻发布后,12月26日下午,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理事长平山廉、馆长平山东子伉俪,在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日本黄山美术社社长陈建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王合善陪同下,第一时间专程赶赴望野博物馆观看“朝臣备书李训墓志”原拓。平山东子女士还明确告知是在日本NHK、《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发布后,经原日本文化厅长官、橿原考古学研究所所长青柳正规委托,专程来看这块无比珍贵的遣唐使新史料。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