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呼唤更多头部文化主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9:05

  “文学的未来不会‘阴跌’。它只是换一种方式传播。”著名文学期刊《收获》主编程永新、作家余华和苏童近日一起做客头部网络主播董宇辉的直播间。四人畅谈两个半小时,销售杂志7万多套,合计实洋逾1468万元,让这本老牌文学期刊在龙年新春收获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流量红包”。

  创办于1957年的《收获》是中国著名文学期刊,由巴金和靳以先生创办,以“把心交给读者”为办刊宗旨。逾半个世纪中,《收获》与中国严肃文学一起几经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眼下它不仅是中国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也是定价最“贵”的、销量最大的。尽管如此,面对网络文学的汹涌浪潮,《收获》主编程永新还是坦言“对这个时代发行、营销的方式不适应、出现了隔膜”。步履维艰之下,于是有了老牌文学期刊朝向互联网营销平台的“奋力一跃”。

  “没想到余华老师这么幽默风趣”“苏童老师很儒雅”“三个文学老顽童实在太欢乐了……”备受关注的文学直播效果不俗:余华和苏童之间的幽默互怼,给网民们“演绎”了笑声不断的《老友记》;而余华深情回忆作家史铁生在上个世纪宁愿放弃10万元文学奖金也要把自己作品投给心目中的文学标杆《收获》出版,更让不少观众唏嘘感动。

  从传统的填书报订单、交邮局投递,到如今读者们在手机屏幕上看作家们谈笑风生而“点赞式下单”——严肃文学走近读者的方式有所改变。如果说《人民文学》的直播是为文学“寻亲”,《收获》这场直播则洋溢友情滋味。它们已成为严肃文学和网络直播“双向奔赴”的经典案例。

  走出直播间,《收获》主编程永新连呼“值得”:“我们直接和读者交流互动,让真正的文学好作品抵达读者。”作为当红主播的董宇辉也表示“感恩”。他将自身流量归功于文学情怀:“我们这两年受到了这么多关注,其实是沾了文学的光。是文学让我们变得亲密!”

  的确,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严肃文学和网络直播本质“互补”。网络直播让人与人在虚拟空间里即时互动、浅尝辄止、快速交流;文学则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与人形成心灵默契,是漫长而深邃的精神沟通。自然,当文学走出封闭殿堂,而网络打开心灵的深度空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不过,这场备受关注的文学直播让人欢喜之余也留下悬念。令人期待的是,未来互联网空间中会否涌现出更多如董宇辉一般对文学怀有赤子之心和虔诚向往的“新锐文化主播”?毕竟,图书直播并非新鲜事,却大多没有激起几朵浪花。正是著名文学期刊与头部文化主播的“相见恨晚、相谈甚欢”,才造就了互联网记忆的“高光时刻”。

  网络时代,文学需要新的传道人,能接地气、能谈情怀;互联网呼唤更多头部文化主播,激荡流量、润泽人心。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互联网应促进优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网络直播不应只是高喊“哦买它买它”的“带货渠道”,它可以有更多变革和转型,满足人们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

  (本报记者孙丽萍)

catalogs:115955;contentid:12386953;publishdate:2024-03-04;author:黄童欣;file:1709511464670-e246ca27-ee9f-48f4-98c3-8e5616030d0d;source:29;from:新华每日电讯;timestamp:2024-03-04 08:17:37;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