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法治化是良好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而诉讼案件的状况,则能客观反映出企业依法维权、合规治理的意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总体表现如何呢?据财经E法近日报道,2023年,互联网大厂涉诉案件呈“三高”趋势,即:撤诉和调解结案比例高、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高发、大厂互搏数量高。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据“威科先行”检索的数据统计,2023年,互联网企业诉讼的“调撤率”(撤诉、按撤诉处理、调解结案的比例)达84.94%。也就是说,将近85%的案件,最终控辩双方选择了“化干戈为玉帛”。
诉讼地与胜诉率无直接关联,“主客场”说法纯属空穴来风
众所周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又遇到了互联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所以,前些年出现一些阶段性痛点,也是在所难免。
比如,始于2015年的“互联网专利第一案”搜狗百度专利纠纷,在几年的缠斗中以搜狗输多赢少而告终。但一种观点认为,搜狗其实通过“以小博大”的方式收获了大量关注度,借专利诉讼,客观上也起到了打响自己技术创新招牌的效果。
无独有偶。2018年,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了图片销售公司全景网络的“事迹”。该公司通过“批量起诉”对大量自媒体进行维权式营销,以此来增厚图片销售利润。近几年大火的共享经济、长短视频、电商、泛资讯赛道中,也出现了大量为博取眼球的营销式互诉。然而,类似操作最终引发了舆论反噬,让涉事企业落得双输下场。
时过境迁,近年来,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开始收起锋芒,用更加合规、理性的发展视角去处理司法维权问题。比如,本着相信司法公正和“避嫌”的心态,一些大厂主动选择在“非归属地”法院发起诉讼。
财经E法近期发布的《互联网行业近年诉讼分析报告》,研究了头部互联网企业之间1753份一审判决文书后发现,在“阿里与百度”之间306件一审判决中,阿里巴巴皆作为原告且由北京的法院进行审理;而在“腾讯与字节”之间368次诉讼中,腾讯367次为一审原告,其中近99%的一审判决由北京市的法院作出。
财经E法发布的另外一份《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数据分析报告》,在调研中亦发现,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在知识产权案件中“主场”胜诉率分别为75.61%、92.16%、94.64%。字节跳动在北京的胜诉率低于网易、华为、中兴、音集协四家;腾讯在深圳的胜诉率低于阿里巴巴、百度、音集协和视觉中国四家。
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诉讼地及胜诉率与地域性并无直接关联,“主客场”说法纯属空穴来风。反观互联网大厂,能够坦然选择“客场作战”,也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自律行为。
“双输”变“双赢”,“和解”成为主旋律
再比如,互联网大厂都开始在诉讼中主动“求同”,带动行业和解数据不断创新高。
以淘天为例,淘天集团所在的电商赛道是诉讼高发地带,对此淘天方面往往会在被告后积极处理。一些涉及淘宝的判决书显示,淘宝平台及时下架了涉嫌侵权的网店,删除了涉嫌侵权商品的链接,不少原告在诉讼过程中主动撤回了对淘宝的诉请。
此外,2023年“天眼查”收录的涉及腾讯的178起案件,也全部以撤诉结案。
财经E法根据“威科先行”检索的数据统计,2023年互联网企业诉讼的“调撤率”(撤诉、按撤诉处理、调解结案的比例)达84.94%。这一数据实现了2020年以来的“四连增”。2020年的调撤率为65.72%,2021年增至74.32%,2022年进一步升至78.33%。
这一变化趋势意义重大,过去“双输”式的维权营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诉讼推动业务合作,“以诉促谈”寻求双赢。
最有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抖音和腾讯在《云南虫谷》热播期间的“博弈”。2022年10月2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安中院”)就网络电视剧《云南虫谷》被“切条”成短视频进行传播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显示,《云南虫谷》热播期内,在抖音平台总话题播放量高达5.71亿次。最终,西安中院一审判决抖音赔偿腾讯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3240余万元。
在多年的司法诉讼磨合中,长、短视频平台开始从长期主义视角思考二创合规性问题,爱奇艺、腾讯先后与抖音达成合作,推动长短视频互促共赢。这才有了不久前张大仙在抖音开播《王者荣耀》的热搜事件,让双方都尝到了“合则两利”的甜头。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大厂积极参与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当中,对依法维权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而法院在处理互联网企业案件时,在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一系列司法宏观政策引导下,让这个强有力的市场共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
法制化营商环境,需要捍卫每个市场参与者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公司间相互释放善意、推动诉讼和解之余,市场也要警惕一些负面现象“冒头”,那就是碰瓷式侵权、利用社交媒体扭曲事实等煽动性等行为。这些无形的压力,干扰了企业的正常司法维权,甚至让很多被侵权企业叫苦不迭。
比如2021年,泸州老窖打赢了一场网红侵权官司后反遭网友质疑,一度引发了股价的非理性波动。
“今日头条”也经历过类似情况,在与“今日油条”的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诉讼中,法院判决今日油条公司等未构成商标侵权。对此字节方面曾提起上诉,不过又在2023年5月下旬申请撤回上诉,或多或少是感知到了舆论方面的压力。
还有大火的东方甄选,遭遇到了主播酷似董宇辉的“西方甄选”碰瓷式营销。虽然前者成功维权,还是被部分网友吐槽“以大欺小”。
在全民自媒体时代,类似的剧情在各个细分领域不断上演。比如版权方与UP主之间、车企与车评人之间、电商主播与供应链之间,都一定程度存在被“谁会卖惨谁有理”“谁能调动公众情绪谁就赢”这类认知裹挟的情况。
就像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所说,现在有一种标签化倾向,一听到互联网大厂打官司,受众就会条件反射式想到一种固化式标签,认为官司打赢靠的是一种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标签化思维,究其根源,与这两年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有关,即“反资本”在当下舆论场中,颇受欢迎。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负责人宋建立认为,破解企业诉讼“囚徒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构建良性企业法治,才能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如果企业维权还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极不正常的。一些错误的舆论解码是对整个法律公信力、法律结构的疑虑和不了解。
在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充分保护每个市场参与者。可喜的是, 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会议上还出现了一个新提法,叫做“强法治稳预期”。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强法治稳预期”是一个新的根本性的做法,只有通过法治来稳预期,预期才是稳定的、可靠的、可持续的。
由此可见,当前,全社会在共建法制化营商环境这件事上已经形成共识。只要“强法治稳预期”的方向不动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就近在咫尺,一个充满活力、百花齐放的商业生态,就必将在2024继续绽放。(余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