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赚钱! “实体上网”谨防这些“坑”
扫码登录《一线》参与互动
N记者 周丽丽 朱 鑫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近,海盐老板朱明有点发愁,他一口气花了近500万元,准备进军直播带货行业大干一场,没想到却陷入了骗子张某的层层圈套。
虽然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2年2个月,并处罚金68万元,但一朝被蛇咬,对于“实体上网”的“坑”,朱明两手一拱表示:“怕了,怕了。”
这起案件也敲响了警钟。当前,直播带货已然成为最受追捧的风口,“一场直播销售千万元”的财富神话引人眼热,但实体老板们真的赚到钱了吗?直播带货到底难不难?对此,记者开展了调查采访。
遭遇“黑中介”趁火打劫
“这些年实体店生意难做,我就想在线上开拓市场,但是啥都不懂。”朱明今年46岁,是海盐一家中药材店的老板。说起被骗的经历,他至今仍愤愤不平。
2021年,正值疫情肆虐,朱明眼看生意一落千丈,愁得直挠头。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发现隔壁蛋糕店人气火爆,于是向店主请教,得知是找了“推手”。
觅得“真经”后,朱明马上就托人请来了业内高手——杭州某传媒公司的张某。张某自称有运营快手、抖音的丰富经验,还愿意先试拍。
“试拍的短视频流量都不错,生意也确实好了些。”朱明喜滋滋地认为找对了人,便授权张某全权负责自己的电商事宜。
随后,张某便开始了一通操作,他声称要找知名网红来带货,便开出一张直播带货的交费单,前后以交纳“报白费”和“安心购”费用以及保证金、坑位费等名义,伪造合同骗取朱明479.7万元。
朱明试水直播带货反被骗的经历不胫而走。不仅他本人现在“谈网色变”,记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该中药材店所在商业街的老板们,对直播带货都有些抵触情绪,“好是好,但水太深了。”
实体店铺的运营者年纪普遍在40岁以上,直播带货对于他们来说尚属新兴事物。“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借着信息差进行诈骗,这样的案例各处都挺常见的。”海盐法院法官陈玲英告诉记者。
目前,嘉兴各地相关主管部门虽然会通过外包的形式,委托协会团体进行培训,在提升经营户电子商务技能的同时开展反诈宣传,但覆盖面有限,在采访中,个体经营户普遍表示:“没听说过!”
直播带货套路多
除了法律的制裁,直播带货中的一些“坑”还游离在灰色地带,类似行业潜规则,让不少“初来乍到”的实体老板吃尽苦头。
套路一:移花接木,流量造假。
吴明初在南湖区经营着一家餐饮店,他与美食主播合作,以6000元的价格拍了两条带货短视频,想着为店铺做一波推广。
“那个主播的账号上有十几万粉丝,但我们店的视频热度很低,她说这跟产品有关,销量无法保证。”吴明初不信,打听了一圈。他告诉记者:“我感觉这些粉丝都是假的,是僵尸粉!”
事实上,“流量造假”的情况在直播电商行业非常普遍,可谓防不胜防。记者尝试在网上搜索“增粉”“直播氛围”等关键词,就发现有不少付费增粉的销售网页。
“我也买过。”嘉兴某直播运营团队负责人章锋十分坦率地说,“因为抖音规定新号开播要达到1000个粉丝量,我们要孵化新主播就需要买粉丝,买1000个粉丝只需100元,成本不高。”
所谓“搞点氛围”,则已成为直播间的“黑话”。“比如直播间观看人数、订单量、点赞量、销售额数据,都可以人为刷出来,也都有购买渠道。”章锋解释,通过数据制造出虚假的热度和人气,也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直播间排名和平台曝光度。
然而,他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销售中恶意刷单误导消费者、直播间售卖的物品和消费者收到的物品存在偏差、盲目低价,会冲击市场正常交易。
套路二:坐地起价,有量无利。
“直播带货的套路太多了。”王念看着堆在院子里的退货包裹,无奈地讲述起痛苦经历。王念经营着一家小型服装企业,今年首次与知名主播合作带货。“他们以帮我清库存、打广告等名头,把价格压得很低,我本身就没利润了,还要给主播坑位费和提成,结果销量很好看,但退货率超过60%,我连个坑位费都没赚回来,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退货。”王念欲哭无泪。
坑位费,简单来说就是给主播的出场费。记者了解到,这个费用和销量不挂钩,根据粉丝量的差别,坑位费有低有高,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据章锋介绍,目前头部主播明码标价尚属公开透明,但腰部主播和小主播,不乏骗坑位费的人。他们一般坐地起价,把坑位费谈高,再承诺销量,建议降价、薄利多销,甚至还找人刷单,事后再大量退货。
章锋直言:“有些主播粉丝量不少,但是受带货能力影响销量不大,甚至有主播本身不是为了卖货,就是想骗坑位费。”
套路三:话术诱惑,退单成风。
退货率高也是直播电商避不开的“坑”。《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直播电商平均退货率为 30%~50%,比传统电商退货率要高10%~15%。
嘉兴一位有着7年电商经验的企业老板说:“直播间各类话术和方法,很容易刺激消费者产生冲动消费的行为,但冲动购买后消费者冷静下来又不想要货品了,进而引发退货。退货率高不仅意味着通过付费引进的流量成为‘废流’,而且可能会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退货率,海盐县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胡跃华也善意提醒,切不可跟风盲目涌入直播带货行业,“重要的是对自身和产品的优劣势要有清晰定位和认识,直播电商对产业类型有要求,最好是电子、服饰、食品、家装家居等终端商品。之前我们看到不少惨痛教训,实则是缺乏自我认识,自己给自己挖了坑。”
(应采访对象要求,朱明、吴明初、章锋、王念均为化名)
专家说法: 不能因噎废食 更不能置之不理
今年,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的崛起令人瞩目。根据星图数据,今年“双11”,全网实现商品交易总额11386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综合电商同比下降1.12%,直播电商贡献2151亿元,同比增长约18.58%。
无疑,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最受资本追捧的又一个风口。市场规模之大、用户人群之多、商业变现能力之强,都成为资本青睐的理由。
但这个如日中天的行业却涌动着巨大的泡沫,不仅意味着投资者面临高风险,还潜藏着对国内资本市场秩序的威胁。
“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置之不理!”长三角(嘉兴)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新媒体营销中心主任施家众说,一方面,实体商家上网“踩坑”,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信息差,对直播带货行业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平台管理依然是难点,但从国家各项政策出台节奏来看,行业会渐趋规范。
“未来,行业禁入名单、全流程监管、直播带货信用监管及惩戒体系等,都将一一完善。”施家众说,面对当前实体商家的发展困境,希望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对商家做细指导、加强服务,引导商家更具策略地选择对应自身能力的细分市场,为更多渴望尝试直播电商的企业或个人保驾护航,而不能因为尚存在一些阻碍或者挫折就裹足不前。
你了解直播带货吗?有没有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欢迎在读嘉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