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者指责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但他们不提各类科学院的结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28 13:46

【编者按】转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反对转基因食品者,到底在反对什么?《一本书看懂转基因》的作者林基兴博士,从读者关心的话题入手,宏观地讲述了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方方面面。该书对公众关注的“转基因安全”争议问题一一解疑释惑,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摆脱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虚幻恐惧。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简体版,作者林基兴也将于五月下旬赴上海北京两地举办系列科普活动。本文选摘自该书,经上海译文出版社授权使用,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物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反对者常说转基因食品“未经测试”与“不安全”,但他们往往不提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欧洲学会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科学院一再检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也声明对人健康无害。近20年来,全球多少亿人食用核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比起传统的非转基因食品,并无一人因转基因而致病或死亡。

美国国会会计总署也发布过同样的安全评估结论报告。另外,包括20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全世界3200多位有声望的科学家均认为:就对人体健康而言,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并不比传统产品的风险大。

有些人担心的是:吃进转基因作物时,其外源基因或启动子(启动子是DNA当中具有“开关”功能的一段特别的序列,可决定特定的基因能否开启,以便使细胞生产该基因所对应的蛋白质),会侵入人体肠壁细胞,甚至引发病变。

但是,动物的胃酸很强,即使是植物的细胞壁,也会在一分钟内被胃液分解破坏,然后,细胞内的基因就会被分解;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或启动子,不可能有机会进入人体肠壁细胞内。传统农作物的基因中,也不乏外源基因或启动子,可是人类食用各种农作物成千上万年,从未有证据显示外源基因或启动子会进入人体细胞。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作者林基兴。

全球多家机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澄清

2007年,欧洲食品安全署(EFSA)声明:“大量研究鸡、牛、猪、鹌鹑等农场动物的组织、体液、食品等,并没有检测到来自转基因作物的重组DNA片段或蛋白质。”虽然至今还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食物造成危害,各国监管部门还是遵循准则,评估其安全性,包括转基因食物及其非转基因对应食物的营养差异和致敏性或毒性。

尽管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评估和监管,安全争议的故事依然流传。

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年夏季发表关于生物技术的联合声明,指出有科学证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没有任何已知的伤害。欧洲委员会也在2002年8月发表公开声明,同样认为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玉米有害。

转基因作物已受到许多政府的严格管制,欧洲食品安全署和各会员国政府均详细检验转基因植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环保署、农业部也是。因此,欧美的转基因作物商品化之前,均已经过广泛安全测试。

“欧洲联合基改食物作物安全评估”(ENTRANSFOOD)计划于2000年到2003年间,由荷兰食物安全研究所柯伊伯(Harry Kuiper)负责协调13国65位参与者,经费超过1000万欧元。该计划分五个工作小组:转基因食物安全测试、侦测不想要的效应、基因转移、可追踪性与品管、社会层面。工作小组建议:检验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一个标准是“和传统食物相比”,因为传统食物多年来已有无数人食用的经验,这就是“实质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编者注:如果一种新的食品或食物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物成分实质等同,那么就可以认为两者的安全性是一样的)的观念,不论目前或以后更复杂的转基因食物,均可适用。

2008年,英国皇家医学会发表评论指出,15年来,转基因食物已经在全世界有千百万人食用过,并无负面效应的报道。类似的,美国国家科学院于2004年声明:“至今,并无可归因于基因工程的有害人类健康效应。”到了2010年,欧盟研究与创新总署报告显示:超过15年、多于130个研究计划、500余独立研究团队,所得主要的结论为: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生物)本身并没比传统育种技术更具风险。

值得一提的倒是,转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可能是有毒的,但是转基因食物蛋白质的可能毒性,正是各国安全评估的要项。例如,台湾“卫生署”食品安全性评估,包括成分、毒性、致敏性、胃蛋白酶耐受性、代谢物的分析、抗生素抗性筛选基因等,事实上,已经涵盖各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所有疑虑了。

凡事皆有风险,吃东西有噎死的风险,不吃东西有饿死的风险;古人已知不可“因噎废食”,为何今人还不比古人理性?类似的,毒物学有一句名言:“万物是否有毒,关键在剂量。”就像肉毒杆菌毒素是已知最毒的细菌性毒素中的一种,但在低剂量时,却仍然可以安全地放入人体中——肉毒杆菌毒素可是美容圣品啊!

转基因产品需不需要标示?

通常支持转基因产品需要标示者,包括有机农夫与环保人士,主要论点是认为民众有权知道食物内含,不应信任大公司。反对标示者则说,民众对标示的认知有如风险警告(就像香烟),标示会煽动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敌意,也会增加食物费用。

我们整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食品标示制度,如下:

(1)美国:如果转基因食品的成分与营养,与原来的食品实质上不等同,就必须标示;若实质等同,则可以自愿标示,唯须遵守2001年1月17日公告的规范。

(2)欧盟:自1998年起即规定,所有转基因食品均须标示。其后,欧盟又补充规定自2000年4月起,食品内含超过1%转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亦须标示。

(3)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000年12月7日公告强制标示规范,一年后实施,采取1%的容许量。

(4)日本:规定自2001年4月1日起,采取5%的容许量,30类指定的食品中若含有转基因成分,就须标示。不过,对于检验科技无法检测出新基因或蛋白质成分的精制加工食品(油与酱油),则不在管制之列。

(5)韩国:农林部宣布自2001年3月起,转基因玉米、大豆、豆芽均须标示。

(6)中国台湾: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超过5%,就要标示为“转基因食品”;但是色拉油等高度加工而无法检测出含转基因成分,则不须标示。选定5%是因为目前转基因产品很普遍,包括仓储与运输工具等,均可能有转基因产品残留,很难做到完全不掺杂。

事实上,欧洲的转基因法规直到1990年代,仍然比美国的相关法规宽松。一个转折点是1996年美国首度出口的转基因大豆,包含2%的转基因成分,欧洲商会与食物零售业者要求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产品。1998年,欧盟暂停新批准,要求所有转基因食物可追溯其源头、并且转基因含量多于0.9%时,就要标示;但是在2006年,世界贸易组织认为,欧盟的该项要求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2012年,欧盟批准了48种转基因生物,其标准是由欧洲食品安全署评估的,包含四种分类:安全、自由选择、标示、可追溯性。但是这次的批准有一个保障条款:各会员国若有“正当理由”(认为可能伤人或伤害环境),就可禁止输入。

那些反转基因者传播的谣言

然而长久以来,反转基因活跃分子就不断声称转基因作物无助于增产,坏处多多。例如1999年,美国有机中心(Organic Center)提出报告,指出比起其他方式,转基因抗农达大豆并没增加产量,又施用更多除草剂。

又如,英国《独立报》的通讯记者利恩(Geoffrey Lean)于2008年4月20日发表《曝光:转基因作物大神话》的报道,结论是,根据堪萨斯州立大学戈登(Barney Gordon)的研究,转基因作物产量较少。但是这篇报道并没有讲明,戈登是在研究不同锰浓度对转基因作物的影响,而非研究产量。戈登于是强力回应,说该篇报道“严重歪曲我的研究”,是“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很可惜,即使戈登已经澄清了,一些反转基因者仍持续引用利恩的报道,继续歪曲戈登的研究。

网络上盛传孟山都公司转基因 Bollgard棉花,从2002年起导致许多印度农夫自杀。实情是,长期以来,一直有印度农夫自杀的悲剧发生。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统计,从1997年到2009年年底,乡村地区总共有19.9万人自杀身亡……事实上,印度农民的自杀风气,与转基因棉花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性。至少在2008年,国际粮食政策研究院曾做了一项广泛的调查,得到的结论就是两者没有任何统计上的相关。”这是英国印度裔女性科技记者赛尼(Angela Saini)针对印度农村所做的实地调查报道,她写成《不可忽视的印度》一书,书里很生动地描写了印度农村面临的困境、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况、反转基因运动如火燎原,以及农民最后选择了转基因作物,“这里的农人只是卑微地希望,有食物可以放在桌上”。

作者林基兴为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工程博士。现任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办公室研究员,台湾“环保署”非游离辐射预警机制风险评估小组主席。)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